九识智能:物流“新基建”加速进场

互联网
2025
09/11
15:56
分享
评论

在自动驾驶的竞技场上,焦点曾长期汇聚于载人的Robotaxi。巨头重金投入,资本趋之若鹜,这条看似直达终点的康庄大道却布满技术、法规与商业化的多重考验。然而,浪潮之外,一条更具实效性的路径正在被验证——从细分市场切入,或是实现商业化破局的可行选择。

根据市场最新消息,2025年上半年快递行业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已突破6000台,其中,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识智能”)在快递物流KA客户(即通达兔、邮政)中市场占比76%,每天有4000多台九识智能无人车进行快递运输。这家由百度前智能驾驶团队成员创建的企业,在城市无人物流配送赛道上,以短短4年内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从零到商业化落地再到全球市场拓展的飞跃。

模式破局:技术外衣下的商业故事

九识智能,成立于 2021 年,专注于自动驾驶及其产品研发生产,目前已是中国成长最快的自动驾驶企业。2025年4月,九识智能宣布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引发业内关注。

观察九识智能,许多人用技术逻辑考量,总结其先进性,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真相是——相比技术的成功,九识智能的商业模式可能更具决定意义。

Z5产品亮相2023全球智博会,受到广泛关注,并获得全球智博会产品金奖

时间回到2017年7月,百度发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计划。这一时刻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自动驾驶的“里程碑时刻”,但直至目前,市场上仍未有真正的 L4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产品化落地,这其中,法规、安全性、商业化等问题均难以解决。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320.7亿件,2025年上半年完成1067.8亿件、同比增长21.3%。面向如此体量、分布高度网格化的城配需求,非乘用车智能驾驶的规模效应与抗周期属性更为突出,市场对物流无人车的需求不断上涨,呈现从试点走向规模化的态势。

2025年5月,发布全新E系列无人物流车平台及首款车型E6,标志着九识智能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多平台布局的战略升级

在九识智能CEO孔旗看来,无人物流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真的是可以为客户带来价值的”——公司成立两年后,推出的第一款量产车型 Z5 系列,采用整车销售模式,面向市场推出后,迅速产生订单——快递站点老板掏钱买来送快递,此后,公司陆续发布Z系列、E系列及L系列等多款产品,逐步覆盖窄路园区、标准配送与重载长距等多类场景,适配快递、生鲜、工业物流等多种业态,而九识智能也证明了,无人车真的能省钱——多家快递站老板通过九识智能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

如今,从内蒙古河套平原到川渝乡镇,从城市生鲜运输到农村快递配送,九识智能的L4级无人车已在全国近300座城市实现无人驾驶运营,可帮助客户降低综合成本约66.6%,每日数据回传里程超过20万公里,为算法持续优化提供坚实基础。

九识智能产品在2023智博会智能汽车应用挑战赛中以几近满分的表现荣获城市功能赛“最佳功能奖”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九识智能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选择了一条合适的商业化路径,“不去搞华而不实的、虽然惊喜却不实用的花架子,而是真正让这个技术能力落地到产业中,从而改变一个行业的成本逻辑,这是极具杀伤力的”。

价值闭环:数据要素加持下的成长路径

技术上的全栈自研是九识智能的“护城河”之一。九识智能具备深厚的L4算法研发、产品开发、整车交付及销售运维等体系化能力,并实现了核心软硬件模块全自研,九识智能多位受访者还是不约而同地强调“数据比技术更重要”。公司技术负责人庄立表示,产品路线与商业形态最终都要服务于高质量数据的可持续获取,“在能赚钱、能闭环的前提下,把数据持续‘喂’给算法与模型”。

从行业视角看,数据规模与迭代速度已成为智能驾驶竞争的关键。尽管乘用车与城配物流在场景与监管路径上并不相同,但“以数据为牵引”的技术—产品—运营协同逻辑具有共通性。

九识智能相关负责人坦言,智能驾驶只有在中国才会发展最好,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九识智能车“上山下乡”走过的每一公里,都为高质量数据的快速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均每天可绕地球4圈的行驶里程,使得九识智能目前的L4自动驾驶运营里程积累已经达到了3500万公里,基本完成了道路数据的积累闭环。

现在九识智能正在快速构建其行业生态,通过中国邮政、通达系、国药器械、佳通轮胎等多场景行业客户及其生态伙伴,已逐步构建覆盖快递快运、生鲜商超、医药冷链等的智慧城配物流网络和行业解决方案。在海外市场,九识智能也已落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韩、中东等区域,公司成功获得新加坡首张无人物流车牌照,进入新加坡本土物流配送领域。

产品迭代的背后,也暗藏九识智能清晰的发展逻辑——通过实际运行数据持续优化算法与软件,以客户需求反向驱动硬件与产品改进,从而实现技术闭环与场景拓展。

物流革命:无人驾驶打造“新基建”

虽然是一帮搞技术的团队,但孔旗、庄立和他们的同事,有着理想化的技术愿景。

“我们觉得,九识智能干的事,就是新基建的事”。

九识智能CEO孔旗描述了一个真实场景——在内蒙古广袤草原上的一个偏远村落,农产品出村或者是电商快递进村,因为力量的不足,可能要一周左右才能配送一次,而有了无人车之后,哪怕今天只有一票快递,都可以用无人车送来,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最好案例。

从需求侧看,中国快递与同城即时配送等市场体量持续扩容;从供给侧看,“数智供应链”被纳入部委专项行动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推广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推动物流与产业、贸易、消费的融合,导向更清晰的规模化应用。

以九识智能为代表的城配无人车正在给出一条 “非乘用车先行、数据驱动演进、价值导向落地”的产业化方法论——非乘用车场景的标准化与可监管性,使其成为智能驾驶率先破局的现实选择;此外,“数据是第一要素”,谁能在合规框架内高效获取并利用数据,谁就更接近行业“临界点”。而更重要的,则是九识智能选择的路径,它是“足够实用且可复制”的,通过工程化减法与服务化加法,持续把单位场景的ROI做扎实,才能穿越技术与资本周期。

在“政策可预期、需求可量化、模式可复用”的三重合力下,当数据与场景的正循环被真正点燃,自动驾驶的产业化拐点,或许正呼之欲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