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云逛北大校史馆

互联网
2025
09/01
17:14
分享
评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中国最顶尖的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也迎来了新生。

博雅塔、未名湖激励着无数学子追逐理想,北大校园同时也是游客打卡的知名地标。如果想深度读懂北大,浓缩北大百年文脉的北大校史馆是必经之地。

在这个开学季,如视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计算中心携手发起合作项目——通过高精度三维重建技术,1:1数字化复刻北大校史馆,将这些转化为可在线交互游览的数字资产,打造可在线漫游的“云上校史馆”。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不是北大学子,身处何方,都能随时随地,轻触指尖就能穿越到北大校园。

如视携手北大校史馆 告别校园展览“拍照游”

北京大学校史馆,坐落于燕园校区西校门内的荷花池畔,于1998年5月北大百周年校庆时奠基,2002年5月4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以来,深受校内外参观者喜爱,每日参观者络绎不绝。

北京大学校史馆

图源:公众号“北京大学校史馆”

然而,有限的接待资源和管理能力,遇上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热情参观,便产生了运营难题:在暑假等旅游高峰期,密集的人流难免干扰教学,甚至存在“黄牛”市场化等现象……开放校史馆参观,对北大的校园秩序和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而更为关键的是,游客的体验也变得浅显。由于参观人流密集,人数众多,线下体验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时间有限也大大降低了参展的深度,最终导致“拍照游”现象越发普遍,观众难以好好感受北大校史背后的文化底蕴。

VR漫游百年北大 沉浸式领略时代精神

而现在,如视与北大校史馆联手打造的“VR漫游百年北大”项目,让以上的痛点迎刃而解,参观者在云端或许能够获得超出期待的观展体验,弥补线下游览的遗憾。

1:1精准复刻线下展览空间,高像素呈现展品肌理

为不影响校史馆正常开放,如视团队根据场馆特点,制定了多人协作、分区整合的定制采集方案,通过4名专业如视摄影师的高效协作,最后仅用6小时完成了3100平方场馆和近400件展品的特型内容采集。

如视摄影师团队高效协作采集

如视使用自研的3D激光扫描仪伽罗华P4,将馆内三层展厅、珍贵展品,在VR中1:1真实复刻。

北京大学校史馆全景

其中,单点画面像素高达3亿像素,完整复刻展品肌理,8倍放大细节依旧清晰锐利。每一件展品的纹理、色泽、质感,都得以真实呈现,历史仿佛触手可及。对于探展以及文史爱好者而言,这是极致的饱览、尽兴的鉴赏。

展品放大8倍查看细节

沉浸式交互体验,感受深厚文化氛围

能否营造沉浸式氛围、传递文化感染力,是线上探展的关键所在。

如视通过展区导览、智能讲解、浏览路线等功能,为参观者带来丰富流畅的交互体验。无需担心“不知从何看起”, 一镜到底,轻松漫游北大百年。

北大校史馆共有三层,分别为首层、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

跟随VR指引,首先来到校史馆门口,接着进入地下二层,这里是北京大学百年校史陈列,完整呈现了北大百年发展的九个阶段。同时,还设有北京大学名人墙,展示了北大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教育家的生平与风采。

“百年北大”展厅

轻轻放大,即可清晰欣赏每一张照片、每一则文字,同时还可以点击查看实物高清影像。在VR中漫游,甚至带来比线下观展还要更加酣畅淋漓的体验。

一键查看展品馆藏列表

此外,首层会不定期推出各类主题特展,如视VR能够复刻永久保存线下临展,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展厅。

元培特展展厅

展品三维立体交互,超越线下的观展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参观体验,如视对“大学堂牌匾”“五四印章”“爱心社社章”等重点展品进行高保真3D建模,在VR空间内实现全方位立体交互。参观者可以自由旋转、缩放、无死角鉴赏细节,沉浸式享受超越线下的升维观展体验。

京师大学堂牌匾

同时,如视还结合高精度空间采集数据与自动文本提取识别能力,进行文字信息提炼展示,支持用户浏览、复制、二次编辑。

VR文本识别功能

聚焦三重价值 打造校园数字展馆新标杆

这一次,如视与北大校史馆的携手,成功打造了校园数字展馆的新标杆。无论是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还是校园管理优化方面,都极具推动价值和示范意义。

“云端探展”成为常态,覆盖更大范围、更多人群

如今,参观者们只需轻轻一点,无论手机、平板还是电脑,都能随时随地“推”开北大校史馆的大门。

作为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许多人心中向往的知识圣地。通过如视VR技术的赋能,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风貌得以跨越物理边界,持续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深度探展”信手拈来,“宝贵文化”永远流传

借助高清画面、语音导览、细节放大等实用功能,观众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游”。不仅可以细细品读每一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还能沉浸式感受北大百年的风雨历程与时代回响。

云端探展再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而是一场可以反复品味、随时启程的深度研学体验。文化记忆,从此真正实现“永不落幕”。

标杆案例提供有力示范,校园管理优化再进一程    

此次北大校史馆的数字化实践,不仅是一次技术应用,更为校园管理打开了新思路。它有效分流了线下人流,减轻了校方接待压力,也有助于遏制“黄牛票”等乱象,使校园资源更高效、更公平地服务于公众。这一成功案例,必将为更多高校文化场馆的开放与创新,提供扎实的参考路径与落地经验。

后续,如视将继续走进更多的中国高校,与校方共建校园数字展馆,让大众随时随地“畅游校园”,感受来自知识的沉淀,领略文化的魅力,让文化、精神的力量永远流传。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