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二级市场股市屡创新高,众多股民纷纷进入股票市场进行投资;而普通老百姓了解较少的一级市场——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依旧在不容乐观的经济大环境下艰难发展。来自一级市场数据平台企名片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共有4978起融资事件,而2025年上半年融资事件数量减少了23%仅有3829起,一级市场又又又迎来了资本寒冬。
而在这下行的一级市场生态中,成立于2024年的日新资本却表现格外亮眼,在2025年迎来了业绩大丰收。
日新资本创始人施卓杰,毕业于南开大学计算机系,在2013年就因前瞻性的在微信领域的创业,被人民日报《南开“合伙人”的微信创业梦》报道,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行者。后施卓杰怀揣着对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梦想,前往英国Warwick University就读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专业,毕业后加入国内前三的早期天使机构英诺天使基金工作,开始从创业者身份转变为投资人。后又加入苏宁生态链基金和联合创办了源合资本。2024年施卓杰在上海创始创办了日新资本,主要专注核心零部件和新材料方向的投融资服务。
日新资本为什么能在“资本寒冬”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日新资本有很明显的差异化标签。
第一个标签是专注有大增长的行业,譬如半导体、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只有在上升行业中的企业才能够匹配的上投资机构对于企业发展“快、大、新”的要求,且也能顺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所倡导的国产替代、反卡脖子,乘上高质量改革的东风。
第二个标签是专注水下项目,基于目前上市退出收紧的困境和企业一二级估值倒挂的难点,日新资本通常优先会和融资轮次少于两轮的企业合作,作为融资顾问只有把水下项目以投资机构偏好的方式呈现出亮点,才能实现企业、投资机构的高效对接和双赢。
第三个标签是看中企业成长的复利价值,每个企业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而有些时候好大喜功、竭泽而渔的融资对于企业来说有短期的估值暴涨的诱惑,但长期来说对企业是长久利空。所以日新资本倡导的是长期陪伴企业,在良性增长下的合理估值增长,且也会因专注行业而给企业介绍很多产业、研发侧的资源,一同为企业成长添砖加瓦。
正是因为日新资本如此精准的定位和稳准狠的风格,所以日新资本不到10人的团队,在24年、25年一年半的时间内连续交割了十来个项目,包括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的超高精度测控温产品的捷热,专注于卫星太阳能翼和红外镜头的半导体锗材料公司中锗科技,从日本回国的整建制团队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用的微型丝杠研发和应用的恒科鑫等。
中国经济发展从注重速度到了注重发展质量的阶段,而一级市场的创业公司更是创新创业大潮中的中坚力量,如日新资本这样行业专注度高、投融资专业度强的注重长期价值的财务顾问机构,也应该是这轰轰烈烈的高质量发展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