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龙头企业钢研纳克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26.41万元,同比增长20.92%;扣非后净利润3707.48万元,同比增长3.57%;基本每股收益0.16元。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展现良好的增长质量与发展韧性。
战略布局持续深化,双轮驱动业绩稳健增长
钢研纳克业绩的稳步提升,源于其在金属材料检测领域权威地位的不断巩固与战略新兴领域的积极拓展。公司持续深耕钢铁、冶金、有色、机械等传统行业,并积极切入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高端领域,同时拓展至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石油化工等更广阔的市场,实现跨行业、多赛道协同发展。随着沈阳、德阳、西安、上海等地新建实验室陆续投入运营,公司检测服务覆盖半径不断扩大,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为后续业绩释放奠定基础。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领,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推动检测分析仪器与标准物质的迭代升级。钢研纳克以检测技术为平台,实现了内部业务高效协同与外部客户多元化需求的深度融合,有效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客户粘性,构筑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权威资质与平台优势突出,行业领军地位稳固
作为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门类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钢研纳克拥有多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与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中心等核心资质。公司持有CMA、CNAS、NADCAP等一系列权威认证,并进入中国商飞、罗尔斯·罗伊斯、霍尼韦尔、福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名单,公信力与品牌影响力获国际认可。
在标准制定和行业组织中,公司承担多个分会秘书处及理事长单位职能,深度参与行业规则制定,进一步强化其在检测服务、仪器开发、能力验证等全链条中的话语权与引领作用。
科研突破与人才团队并进,夯实长远发展根基
2025年上半年,钢研纳克共开展在研项目107项,其中承担国家课题42项;完成标准制修订3项,新申请专利22项,获授权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9项,发表科技论文8篇。多项科技成果实现应用转化,“高速列车车轮残余应力及服役损伤评价方法”等重点科研取得突破,“稀土金属高速全自动分析系统”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凸显技术领先与产业贡献。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首席科学家王海舟院士为核心的高层次科研与技术团队。截至报告期末,研发与技术人员占比持续提升,其中博士40人、硕士341人,本科757人,雄厚的人才储备为技术创新提供持续动能。
检测行业前景广阔,多重机遇助推发展
中国检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质量要求提升,检测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金属材料检测领域,随着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性能检测、质量评价和安全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
政策层面,我国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检测认证行业获得政策支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政策的实施,为检测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检测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在市场竞争方面,检测行业呈现出向规模化、综合化、品牌化发展的趋势。头部检测机构通过扩大实验室网络、拓展检测领域、提升技术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国际化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检测机构正逐步提升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
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检测行业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钢研纳克作为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资质体系,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机遇,实现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