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数据局、新华通讯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AI医疗变革驱动者,医渡科技亮相大会,其“基于AI中台及国产大模型技术在肿瘤专科诊疗领域的应用”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2025),高度肯定了医渡科技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解决行业关键痛点方面的突出贡献。
直击肿瘤专科痛点,定义AI临床新范式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癌症新增病例约480万(占全球总数约24%),相当于每天超过1.3万人被诊断为癌症,癌症死亡病例约260万(占全球总数超26%),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位居全球首位,肿瘤防控形势严峻。
然而,肿瘤专科诊疗面临着严峻的系统性挑战:早期筛查手段有限导致诊断延误,复杂的分期流程与顶尖资源不均造成效率瓶颈,海量数据下的精准决策困难重重,病历书写等行政负担挤压核心诊疗时间,数据孤岛阻碍科研与质控提升,缺乏系统化的康复与随访等等。这些痛点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更制约着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效率的提升。
直面沉疴,医渡科技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肿)再度深度合作,在此前打造的肿瘤大数据平台之上,完成AI中台的私有化部署,以医渡科技自研的“AI医疗大脑”YiduCore和DeepSeek为双核心驱动引擎,将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入医生工作站与核心诊疗流程,推出“AI诊疗助手”,开启肿瘤专科智能化诊疗的新时代。
多场景智能体落地,成效显著
辅助决策,推动专科精准诊疗升级:一方面,通过整合病理报告、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模型可自动生成符合临床指南的TNM分期评估建议,辅助医生快速验证判断;另一方面,基于患者个体化数据与最新临床指南、真实世界证据的匹配,系统动态生成诊疗方案列表,并标注循证依据与风险提示,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智能病历生成,释放医生生产力:针对门诊复诊、出院记录、住院病情概览等高频病历书写场景,AI模型自动提取关键诊疗信息,生成规范初版病历,医生仅需复核确认,不仅书写效率大幅提升(从传统5分钟手工作业到30秒智能完成),还降低了人为疏漏风险,病历质量显著提高。
“我的智能助手”,个性化定制随心享:医渡科技助力中肿上线的“我的智能助手”,赋予医生自主搭建应用智能体的能力。医生可依据个人诊疗经验,选择患者数据、配置业务逻辑,如同拼乐高般定制专属工具,满足不同专科、年资医生的多样化需求,已孵化百余个临床智能体。
智能护理与患者教育,优化服务体验:智能护理功能为护士提供病情总览、问题定位、风险管理措施及个性化护理方案推荐,重构护理工作模式;患者教育功能根据患者病情生成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效改善医患沟通,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与依从性。
2025年2月至6月,基于AI中台构建的AI诊疗助手辅助医生累计服务患者人次达2.6万。
案例辐射带动,社会价值凸显
医渡科技与中肿合作的AI诊疗助手落地应用,创造了多维度价值:
对于医生而言,智能病历生成、辅助决策及智能护理等功能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让医生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核心的诊疗本质工作。
在诊疗质量方面,依托实时数据与循证医学构建的辅助决策系统,不仅缩短TNM分期耗时,更推动了肿瘤诊疗标准化进程,为精准诊疗奠定基础。
从患者角度看,通俗化的病情解读与个性化的教育内容,极大提高了医患沟通效率,显著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和治疗依从性,助力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
在行业层面,该案例首创“安全闭环(私有化部署)+ 场景闭环(诊-疗-护-患)”双范式,为专科医院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目前,医渡科技AI中台已成功在30余家知名三甲医院落地应用,影响力持续扩大,为医疗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获评“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是对医渡科技AI中台项目在肿瘤专科领域创新价值与社会效益的高度认可。展望未来,医渡科技将持续深耕AI医疗领域,深化应用场景创新,加速推进医疗智能化升级,致力于以优质案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广泛医疗场景的落地应用,切实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让创新科技惠及更多医患,为构建更高效、更精准、更普惠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