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光学幕后冠军到全球品牌:张楠在TopDigital解码AI时代突围术

互联网
2025
07/04
11:29
分享
评论

“我们的玻璃盖板每天被数亿人触摸,但多数人叫不出伯恩的名字。”在第十三届TopDigital创新营销盛典的B2B品牌论坛上,伯恩光学品牌运营官张楠以“产品强、品牌弱”的行业现象切入,分享了这家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领域产业龙头企业从“幕后供应链”到“全球品牌”的破局之路。

image.png

为什么做品牌?伯恩的生存逻辑之变

作为全球玻璃盖板领域的“隐形冠军”,伯恩光学在全球拥有9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达22亿片,纳米微晶超硬镀膜、超大深度热弯等核心技术覆盖智能手机、AR/VR等主流终端。但长期代工模式下,“产品嵌入生活,品牌无人知晓”的困境逐渐凸显:市场红利消退、成本压力加剧、同行价格战白热化,传统代工的“成本护城河”难以为继;而AI时代,客户需求从“找产品”转向“看口碑”,供应链的透明度与品牌信任度成为新的竞争门槛。

“品牌不是附加题,是生存题。”张楠指出,伯恩的实践验证:统一的品牌认知能降低30%以上的跨部门沟通成本——过去销售需反复解释技术参数,如今“技术+品牌”的统一叙事,让客户快速理解“伯恩玻璃为何更耐摔”。

image.png

怎么做品牌?伯恩的实战三步法

破局从“统一内部共识”开始。伯恩用3个月调研覆盖高层到一线产线,提炼出“定义科技时尚,让智能美学更无边界”的品牌使命,将“开放、互信、匠心、实干”确立为核心价值观。二代老板杨俊建亲自挂帅品牌战略委员会,推动研发、生产、市场等部门深度协同,让品牌从“宣传口号”变成“全员行动”。

思想统一后,伯恩搭建起品牌建设的“硬核工具箱”:通过“品牌文化溯源工程”,系统梳理技术沿革、工艺迭代、客户案例等资料,构建涵盖十余个维度的品牌资料库;为核心技术设计易懂标签,如超硬镀膜技术以“耐摔耐刮”为关键词强化认知;同步建立标准化体系,从企业VI视觉到见客话术,再到供应链品牌评估模型,确保品牌建设可持续。

品牌落地的关键是“讲好故事”。伯恩摒弃技术参数堆砌,用工艺动画展示玻璃生产细节,用纪录片记录产线工程师“0.01毫米误差也要返工”的日常,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匠人”“匠品”的情感共鸣;同时联合客户与上下游生态,以合作成果、行业认证、奖项荣誉为背书,塑造“可信赖、能协同”的品牌形象。

image.png

AI时代焕新:供应链品牌的四重跃迁

“AI正在重构品牌逻辑。”张楠强调,未来供应链品牌需完成四重升级:从“说服”转向“验证”——用可交互、可溯源的数据证明技术实力,如伯恩将镀膜耐刮参数开放查询;从“封闭”转向“生态”——与客户、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叙事,通过联合发布技术白皮书、共享应用案例提升可信度;从“关键词堆砌”转向“信息植入”——以结构化技术资料成为AI搜索的“最佳答案”,伯恩已布局超百篇高信源技术内容;从“人力创意”转向“人机共创”——借助AI辅助生成产品介绍视频、技术图解等内容,效率提升50%以上。

“中国供应链早已不是‘世界工厂’,而是全球网络的中枢神经。”张楠表示,伯恩将以“技术+品牌”双轮驱动,向全球高端价值链跃迁,用标准制定权、价值话语权与危机抵抗力,为“中国品牌”重塑全球地位提供样本。

从“幕后玻璃”到“全球品牌”,伯恩的实践证明:当技术实力与品牌价值同频共振,供应链企业终能撕掉“隐形”标签,在全球舞台亮出“中国名片”。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