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叙事中,小熊电器正书写一个关于价值重构的典型案例:当大多数企业仍在价格战与功能迭代的语境下内卷时,这家企业正在从小家电制造商向生活方式品牌转型。
而发轫点,源自消费逻辑的根本性变革——当下,用户已从追求产品功能转向追求生活体验,他们要的不止是好用的产品,更渴望每件物品或场景都能满足向往的生活状态,成为理想生活的具象表达。优居视界发布的《2025家居生活方式消费趋势报告》显示,84%的消费者更注重情绪价值,“能让自己开心的产品才值得买单”。
伴随这场静默却深刻的产业进化,小熊电器的探索也揭示出一个关键命题:当用户需求从产品功能转向生活体验,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必须从产品制造延伸至关于“轻松愉悦品质生活”的理解和满足。
从家电到生活:重新定义品牌价值
事实上,小熊电器从小家电制造商向生活方式品牌的转型,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整体重塑。最核心的变化,目前来看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产品从给用户提供一种功能,到帮用户完成一件事——这是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就像早餐店的经营哲学:一家只卖包子的店铺,和一家提供包子、油条、豆浆、粥等早餐解决方案的店铺,后者显然更能满足“吃好早餐”这一根本需求。同理,传统小家电企业通常陷入功能至上的窠臼,比如聚焦豆浆机怎么磨得更细、电饭煲怎么煮得更香,而小熊电器不再孤立地看待每个产品,而是构建完整的场景解决方案。
今年AWE上,小熊电器推出的烹饪创作、元气早餐、精致洗护等8大场景方案就是很好的例证:元气早餐场景中的早安破壁机,无须彻夜泡豆也能轻松做出香浓豆浆,搭配早餐机和多士炉,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便捷营养早餐,让每个清晨都充满期待;再如精致洗护场景,满足的不只是衣物洗护,更是衣服从洗到烘、熨、穿的全流程需求。早上出了门,才发现放进滚筒智洗舱的内衣忘记洗了?不慌,打开手机小程序即可选择洗衣程序、远程自由设置。有的衣服并不脏只是穿皱了,怎么办?用挂烫机轻松熨烫就能平整如新,用户再也不需要为衣物劳心费神,有更多时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可以说,生活中大事小事,都能通过小熊电器各类解决方案“一步到位”。
第二个,品牌从代表企业自己,到代表用户的生活方式追求。以前,用户选择小熊电器可能是因为某款产品功能全、某款产品质量好。而今,用户选择的原因更加直接,就因为它是小熊电器。
为什么?因为选择小熊电器就是选择了轻松愉悦的品质生活:比如适合新手爸妈的“轻松喂养”场景,奶瓶消毒、泡奶、摇奶、暖奶都可以交给小熊电器喂养台,轻轻一按小熊电器消毒泡奶一体机,所需水量、水温即可就位,奶瓶放进小熊电器无水暖摇奶器,就能得到0气泡、0结块、0挂壁的丝滑奶液,在摇奶瓶的同时,40℃恒温热风系统同步启动,避免了耐温下降等问题……高效、便捷又专业的完整解决方案,让每一次喂养都从容不迫,有效缓解新手宝爸宝妈的喂养焦虑,不仅解放双手更提供“情绪上的自由”。
小熊电器懂得生活之美,更懂各类人群、家庭的“需求和追求”,这是其持续收获用户信任的关键。它的场景方案不是简单地将家电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全系产品的品质升级和全场景解决方案的构建,真正把用户从家务琐事中解放出来,让每个人都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放大幸福的感知力。而这,也让小熊电器在用户心目中实现与“轻松愉悦”的强绑定,成为“品质生活”的代名词。
从研发到智造:全流程硬实力支撑
小熊电器之所以能够转型,离不开背后从用户洞察到研发、再到制造的全链条支撑。目前,小熊电器已构建起从需求洞察到产品落地的敏捷体系——聚焦用户需求,实现更精准的洞察、更领先的创新、更高效的满足。
小熊电器一直是个“听劝”的企业,这决定了企业产品迭代的精准和用户口碑的优秀。早在2023年,小熊电器就启动了“用户直达计划”,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与用户零距离接触,收集真实有效的用户意见:看到用户说“想要双桶洗衣机,一个洗自己内衣,一个洗老公的”,小熊电器随即研发了支持独立分洗的双舱洗衣机;有用户说“破壁机刀片不好洗”,小熊电器可拆洗破壁机闻讯而来,刀头可轻松拆下告别卫生死角。
企业的研发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的能力。以前,传统小家电企业从产品研发到产品上市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久,而小熊电器背靠三级研发体系,通过标准化模块设计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目前,小熊电器已拥有近600名专业研发人员,自主研发超90个品类、1000多款型号,获得了3700多项国家专利。与此同时,其研发投入也在连年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6.48%。
除了精准创新,高效交付同样是关键。在制造端,小熊电器坐拥5大智能制造基地,包含4个专业整机工厂及多个核心零部件制造工厂,打造高效能、高质量、创新优质的新质生产力。同时,其还有十几个专业实验室组成的约2000㎡测试评价中心,可通过先进的测试标准体系严控产品品质。
从小家电制造商向生活方式品牌转型,小熊电器的成长也印证了,在用户主权时代,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并不仅仅源于规模或成本,更在于体察用户需求、融入用户生活,成为美好日常的一部分。而这也揭示了一个趋势:未来的赢家,一定是那些既能扎根制造业本质,又能拥抱消费者灵魂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