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新能源充电市场,依然卷得热烈。功率、桩数、价格战,各种比拼从未停歇。但在这场全行业的快速博弈中,始终有一个品牌没有加入喧哗,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做一张沉稳的答卷,交给最需要它的人——桩企。
这张答卷,写着“98%+”。
效率的答卷,不是纸面数据,是账本利润
充电桩企业真正关心的,从来不只是参数,而是长期投产后的可运营性。
以当前城市高频场站为例,日均充电量可达2万度以上。传统模块95%的效率,每日将有1000度左右的电损耗,而易能时代的98%+模块将电损降至400度,每天减少损耗600度,以0.6元电价计,每天省360元,一年就是13万的纯收益。这还不包括在重卡、光储充一体站等高负荷场景下产生的溢出价值。
在行业广泛卷价格、卷前期投入时,易能选择卷“效率”,直接为桩企的运营环节加分,这不是炫技,是实用主义。
技术的答卷,不是营销术语,是工程师的坚持
从一级拓扑架构的坚定选择,到轻载策略的动态调度,再到高频MOS、低损耗磁材、柔性容错结构的深度融合——易能时代的98%+,是“工程方法论”集大成的成果。
• 结构层面:采用一级拓扑设计,缩短电流路径,减少转换损耗。
• 器件层面:高频开关器件、优化散热封装,提升系统稳定性。
• 控制层面:轻载自动关闭部分模块,延长生命周期、降低风扇损耗。
• 运维层面:模块化3.3kW单元容错,单模块故障不影响整体充电功能。
每一环,都不是简单提效,而是在实操中不断打磨后的成果。这种技术主义,是产品可持续的真正底盘。
价值的答卷,不是补贴红利,是真实回报
行业已经进入“去补贴”阶段,桩企不再寄希望于政策,而是回归商业模型本身。易能时代从不靠补贴抢市场,而是靠效率为客户创造可见、可量化的价值。
• 更少的损耗:提升能量使用率。
• 更低的噪音:降低居民区场站投诉。
• 更长的运维周期:减少人工运维成本。
• 更强的电网适配能力:提升海外应用拓展性。
98%+,是一份实打实的盈利方案,不靠口号靠表现。
不喧哗的分数,是行业的一次提醒
当所有人都在谈“更大功率”“更快速度”,易能时代在此基础上,又交出一份“效率为先”的答卷。这不是走在对立面,而是提出一个补充方向——别忘了,电的每一段旅程,最终都是为了被更好地使用。
而效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完成度。
所以,易能时代没有把98%+叫做“破圈”,而是当作给行业、给客户的一份“98分答卷”——还有进步空间,但已经足够诚意满满。
技术不必标榜自己有多极致,但一定要给得起客户最真实的那一分踏实。
这份答卷,不喧哗,不煽情,但它让这个行业的技术回归了本质:为使用者服务,为运营者负责,为未来预留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