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家居迅猛发展的当下,扫地机器人已然成为众多家庭日常清洁的得力伙伴。据 IDC 数据,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 2024 年出货2,060.3 万台(YoY+11.2%),全年销额达 93.1 亿美金(YoY+ 19.7%)。不过,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用户也深受毛发缠绕问题的困扰。毛发缠绕不仅会降低清洁效率,还可能导致电机损坏,缩短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一痛点,各大厂商纷纷发力,在扫地机器人电机的 “防缠绕” 技术上不断创新。
毛发缠绕:扫地机器人的 “头号难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养宠家庭日益增多,再加上日常脱发问题,地面毛发量显著增加。扫地机器人在清扫过程中,毛发极易缠绕在主刷、边刷以及驱动轮电机部位。相关数据显示,超 70% 的用户反馈在使用扫地机器人时遭遇过严重的毛发缠绕情况,其中主刷部位的缠绕发生率高达 90%,这极大影响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洁性能与用户体验。以养宠家庭为例,宠物毛发细长且量大,普通扫地机器人清扫一次后,主刷上往往就会缠绕大量毛发,不仅后续清扫效果大打折扣,还需频繁手动清理,极为不便。
常见防缠绕技术盘点
1、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协同
部分高端扫地机器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地面情况,一旦检测到毛发等细长物体,便会将信号传输给智能算法系统。算法经过分析后,指挥机器人调整清扫路径,避开毛发聚集区域,从而减少缠绕几率。
2、特殊材质滚刷应用
一些厂商采用特殊材质制作滚刷,像硅胶材质的滚刷。硅胶表面光滑,毛发不易附着,且其特殊的纹理设计能在转动过程中将毛发梳理并甩落,有效降低缠绕可能性。
3、优化吸口设计
通过加大吸口尺寸、改变吸口形状,扫地机器人能够在靠近毛发时,利用强大吸力直接将其吸入尘盒,减少毛发与滚刷、边刷接触缠绕的机会。
4、驱动系统优化
除了通过硬件升级减少毛发缠绕,驱动系统的创新优化同样为扫地机器人解决毛发难题提供了新方向。据悉,深圳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新驱动系统设计,有效解决扫地机器人毛发缠绕问题:优化齿轮箱结构和齿形,增强轮子灵活性与驱动力;改进主刷密封设计,减少毛发进入风险。其驱动技术还可拓展应用于扫地机排污系统、抹布调节等场景,提升整机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扫地机器人电机的防缠绕技术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智能领域,AI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已成为必然趋势。借助 AI 算法,扫地机器人可实时分析家庭环境中的毛发类型、分布密度以及地面材质等信息,自主学习并调整最佳清扫策略。例如,面对养宠家庭中大量且细长的宠物毛发,机器人能自动增强吸力、调整滚刷转速与运行模式,实现精准防缠绕,大大减少毛发在电机及滚刷部位的缠绕几率。
同时,新材料的研发应用也将为防缠绕技术带来新突破,如具有自清洁、抗静电功能的材料,将进一步减少毛发在机器人各部件上的附着与缠绕。以及驱动系统技术的创新也为防缠绕技术开辟了新的解题方向,例如在结构设计上,驱动系统与机器人整体布局的融合更加紧密。通过优化齿轮箱结构,缩小内部间隙,降低毛发进入驱动系统核心部位的风险,从物理层面减少缠绕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