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以 AI 玩具为代表的 AI 情感陪伴类硬件迎来风口。在 CES、MWC 等国际展会上,AI 玩具成为焦点赢得广泛关注。有数据预测,到 2028 年,国内 AI 玩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0 亿至 400 亿元人民币。
随着 AI 玩具走红,玩具企业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东莞某潮玩公司曾表示,在给潮玩毛绒玩具增加了 AI 功能后,订单已经超过200万只。
情绪价值已被视作 AI 玩具的核心竞争力,但在当下产品功能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如何从用户体验层面深度挖掘并提升情绪价值,已然成为行业亟需攻克的关键命题。
目前主流的 AI 玩具主要依赖语音交互,但语音识别准确率受环境噪音、孩子发音不标准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交互过程频繁出错,破坏了用户体验。
虽然许多 AI 玩具背后都配备了大模型能力,但互动模式相对单一,体验差强人意。无论是需要手动按键还是依赖特定的唤醒词,激活语音交互功能,都可能会打断自然流畅的互动节奏。
同时,在对话过程中,大多数 AI 玩具缺乏打断机制。当用户想要急切表达自己的想法,或纠正玩具给出的错误回答时,只能被迫等待机器冗长的语音输出结束,才能继续说话。
这些体验都限制了作为 AI 玩具本应具有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其难以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理想的智能陪伴伙伴 。
实现真正的情感陪伴,交互体验是关键
要让 AI 陪伴硬件产生真正的情绪价值,首先需要构建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这意味着 AI 需要能够准确识别语音指令,并理解指令背后的情感和意图,即使在嘈杂环境中,也能快速给予正确的反馈,让对话如同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般流畅、生动。
现实中,人和人当面交流响应时间约200ms,远程沟通约400ms,而声网对话式 AI 开发套件将 AI 与用户对话延迟做到低至650ms,打断响应低至 340ms,接近真人聊天对话速度,极大提升了交互流畅性。
同时,凭借精准的语音识别能力,即便在复杂环境下,也能准确获取用户指令,有效屏蔽 95% 的环境人声及噪声干扰。
多模态交互的深度融合也同样重要。人类沟通是多模态的,除了语音交互,AI 陪伴硬件在视觉、触觉等交互方式应协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全面的穿搭情感和意图,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声网不仅提供丰富的接口,还支持文本、视频、触控等多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打造出集听、说、看、触于一体的交互形态。比如,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孩子的手势,结合语音指令,实现更便捷、更有趣的互动操作。
个性化定制的互动同样不可或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在角色设定上,需要进行更加灵活的选择,尤其是IP类玩具,需要精准复刻其独特的声线、语调和发音习惯,并且能够对角色情绪进行生动演绎,让虚拟角色成为真正的生活伙伴。
在这方面,声网支持全球主流语音合成模型任意切换,支持开发者选择不同语音合成供应商进行自定义音色接入。
AI 陪伴硬件,不止于儿童
不仅仅是面向儿童的 AI 玩具,AI 陪伴硬件在成人情感陪伴以及老年人情感关怀等细分赛道也都展现出巨大潜力,具体场景有以下几种分类。
AI 陪伴不再仅仅是一个套着 AI 外壳的普通玩具或硬件,而是能够真正走进人们内心,成为情感交流、学习成长、互动陪伴的好伙伴,为人们带来更多充满乐趣和价值的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