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国产胰岛素“双龙”之一的通化东宝,向市场交出2024年与2025年一季度经营“答卷”。
2024年,对于通化东宝而言,可谓是历经波折与磨砺的一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全年营业收入20.10亿元,同比下降35%,净利润更是直接录得亏损,2024年4000多万的亏损与2023年11.7亿元的利润相比,竟有云泥之别。
然而,深入探究背后缘由,不难发现,通化东宝业绩下滑主要系阶段性的外部冲击或战略调整使然。2024年4月的国家胰岛素集采续标,成为公司业绩的分水岭。彼时,区别于首次集采报价策略,通化东宝此次毅然选择了“以价换量”,推动公司全系列胰岛素产品全部成功以A类中选,甘精胰岛素、预混型门冬胰岛索更是斩获A1佳绩。这次集采总签约量相较首次集采激增近2000万支,总签约量达到约4500万支,如此这般规模可观的订单量,足以筑牢通化东宝未来三年胰岛素销售的稳定防线。
不过,通化东宝在二次集采中的报价策略,虽然为公司产品的后续销售工作提供了长久保障,但在短期内却给公司业绩带来严峻考验。受集采影响,公司2024年第2季度收入骤降,叠加其决定终止一条研发管线项目带来的损失,致使2024年上半年直接录得2.3亿元的亏损,也注定了全年业绩不佳的“命运”。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底,通化东宝一场历时多年的诉讼被判败诉,赔款6,131.21万元。这些外部冲击与内部调整相互交织,几乎将通化东宝瞬间推入漩涡,使其陷入至暗时刻。
无独有偶,这样的残酷现实,另一国产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早在首次集采时就已经历过。公开资料显示,在首次胰岛素集采的2022年,甘李药业的以价换量策略致使其收入从上年的36.12亿元骤跌至17.12亿元,并造成盈利从上年的14.53亿元转为亏损4.4亿元,这与2024年的通化东宝似乎如出一辙。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2024年的通化东宝就如同2022年的甘李药业,业绩同样陷入困境,股价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以价换量,是降低国家医保费用支出负担的必须,对参加集采的相关企业业绩影响需要时间消化,首次集采的2年周期,甘李药业胰岛素销量获得了大幅提升,业绩不断修复,在近期披露2024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的次日,股价更是封在了涨停。
相比之下,当前处于底部的通化东宝,集采周期的轮盘开始转动,二次集采所带来的红利开始显现。根据公司所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三代胰岛素销量暴增123%,其中门冬系列胰岛素销量同比飙升超260%,产品结构随之深度优化,三代胰岛素占总收入比例快速攀升至近40%。这一亮眼成绩,恰似集采续标战略的成功注脚,也让市场开始转变对于通化东宝长期以二代胰岛素为主打产品的刻板印象,风物长宜放眼量,公司通过这次集采带来的发展机遇,未来三代胰岛素对其收入的贡献大有超越二代胰岛素之势。
随着各省市第二轮胰岛素集采的落地,通化东宝三代胰岛素在医院准入方面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根据公司披露数据,甘精、门冬、预混型门冬胰岛素合计新增准入医院将近有万家之数。
2025年一季度,通化东宝收入同比恢复双位数增长,业绩已初显反弹之势,否极泰来,曙光乍现,其在海外市场、创新研发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果,本次集采3年时间带给通化东宝的红利或正沿着时间轴逐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