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九州一轨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中数据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在轨道交通声学环保领域持续深耕并实现突破。2024年,九州一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0.70%。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达到1,115.20万元,同比增长773.15%,远超市场预期。从每股收益来看,基本每股收益从2023年的0.01元跃升至2024年的0.08元,增幅达7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提升了0.76个百分点,达到0.86%。这些关键财务指标的优化,反映出九州一轨在2024年盈利能力增强,经营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多元股东结构,搭建创新生态
九州一轨的多元股东结构是其核心竞争力背后的重要推动力。作为脱胎于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国有资本+科研院所”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构建起独特的创新生态链。在这一模式下,科研股东持续注入前沿技术并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多项专利产业化应用,国有资本则提供行业积淀、技术验证等支持,助力产品进一步市场化与项目落地,从而形成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全周期闭环。
这种双轮驱动模式既保障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又极大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实现科研价值与产业效益的双向赋能。
南北双核运营,布局产能发展
在产能战略上,九州一轨坚持北京、广州“双中心”运营模式,设立南北两大产能体系。
年报显示,公司在北京窦店生产制造中心内新建产研一体综合楼,对行政、研发、生产和销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公司研发机构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生产效能落地、品牌产品推广等全流程协同合作,加速研发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更好地把控各环节成本,满足公司产销端深化改革、降本增效的战略目标。此外,广东聚氨酯新材料智能生产研发基地开始试生产,该基地是公司加大聚氨酯材料研发力度,扩展轨道交通、建筑等领域布局的重要落子。
双核布局的深层意义在于,北方基地依托京津冀城市群的政策辐射力,侧重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南方基地则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优势,聚焦新材料量产与华南市场开拓。通过南北协同,公司不仅压缩了物流成本,更实现了产能弹性调配,有效应对不同区域市场的定制化需求。南北“双核”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公司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了盈利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专利成果赋能轨道交通降噪领域
作为国内轨道交通声学环保领域的领军企业,九州一轨始终以研发创新为核心发展引擎,持续加码技术研发投入,打造了一支由行业权威专家与资深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形成国内领先的研发实力及工程化开发综合能力。过去一年,公司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新增申请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成功获授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及软件著作权22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专利总数达129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93项、外观专利3项,雄厚的专利储备彰显了其在减振降噪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能力。
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方面,九州一轨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筹)”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包括完成4项系统化解决方案、1部行业标准规范及29项知识产权。聚焦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全链条需求,公司围绕声纹解析、车辆站场上盖开发振动噪声精准防治等核心领域,突破多项研发瓶颈,以底层材料创新、工艺迭代、设计方法优化及制造技术跃升推动产业化应用。同时,公司着力构建创新技术评估与验证平台,为行业提供涵盖政策支撑、标准制定、工程技术与设施管理的多维解决方案。
声纹系统助力城轨运维向宁静和谐迈进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城轨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绿色、高效发展,依托声纹监测技术,全力推进智慧运维体系建设,迈向宁静和谐的城轨新时代。
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作为公司技术革新的重要成果,由轨道声纹(断面)在线监测系统、轨道声纹(线路)在线监测系统、车载轨道声纹监测系统(便携)及工务智慧运维管理信息系统构成。该系统通过全域覆盖的声纹感知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实现了轨道设备状态的全时全域精准监测。
其中,轨道声纹(断面)与(线路)在线监测系统分别针对定点断面与全线轨道进行实时监测,车载系统则助力病害精准定位。工务智慧运维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核心平台,整合各类数据,以智能算法为驱动,实现运维决策的科学化与闭环管理。
此系统不仅提升了轨道安全水平,降低了运维成本,更在绿色法治层面展现了显著价值。通过精准监测与治理振动噪声,我们溯源污染源头,落实了企业的环保责任。声纹系统的应用,不仅是对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城轨运维向宁静和谐迈进的坚定承诺。
进军大铁领域,拓展场景应用
公司以智慧工务一体化发展为战略支点,突破城轨业务边界,将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核心技术延伸至铁路干线领域,构建覆盖"智能监测-数据建模-决策优化"的完整技术链,实现从城市轨交到铁路网络的业务版图突破。
依托工务智慧运维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准池铁路重载货运铁路的特性,签订“地方铁路基础设施数字化二维图形管理系统采购项目”协议,负责建立基础设施属性数据采集标准,实现基础设施综合图自动绘制及其与站场多专业平面布置图、三维GIS地图、BIM模型、线路视频联动显示等。
此外,公司通过技术、模式和思维的多重创新,努力探索跨领域的技术融合,以期开辟新的业绩增长路径,实现营收结构的多元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电厂隔振、文物保护等业务领域的拓展。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的多场景布局,不仅构建了业绩增长新曲线,更有效实现了对轨道交通单一业务依赖风险的战略制衡,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持续回购分红,回报市场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九州一轨上市后持续分红回馈股东,通过"分红+回购"的方式,保障股东权益。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34元,分红比例达归母净利润30.08%。自2023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2661.71万元,连续三年分红比例超30%。报告期内累计回购695万股,用于员工激励计划及市值管理。
总体而言,九州一轨依托独特的股东结构与产业布局,2024年在业绩增长、行业拓展、技术突破、产品应用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研发创新的不断深入与全新业务领域的触类旁通,九州一轨有望凭借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轨道交通声学环保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安静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