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云:以“AI+”力量重塑中小企业数字化未来

互联网
2025
04/27
17:58
分享
评论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答题”。

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中小企业上云率将超40%。

政策之外,ChatGPT、DeepSeek等AI大模型技术的兴起,正推动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与需求。然而,“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仍然存在,是横亘在产业升级道路上的拦路虎。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否存在可借力的发展路径?如何抓住AI技术红利实现“弯道超车”?在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中国移动提出的AI+产业“益企共创”行动计划提供了可行方案。

不会转,挑战重重?多方协同,精准施策

在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三大难题:资源有限、业务场景复杂、内部管理跟不上。这不仅导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难以在中小企业有效落地,更延缓了其业务创新的步伐,成为“不会转”问题的关键症结。

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中国移动一方面提供43 EFLOPS超大规模智能算力,确保后方资源充足,另一方面以“移动云SaaS云市场”为核心载体,提供“智管+数据+大模型”三位一体的智算平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移动联合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启动“找算力”板块生态合作。双方将通过资源整合、服务优化和政策支持,降低技术门槛、提升使用效率,助力中小企业融入数字经济浪潮。

同时,面向智能体开发等AI实际应用的落地,中国移动深入通用SaaS(32个细分场景)和垂类SaaS(8大行业31个细分场景),涵盖工业制造优化排产、智慧医疗AI辅助诊断、智慧农业精准灌溉、绿色能源节约能耗等场景,针对性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数字化转型要将多种技术进行整合应用,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技术研发能力,导致想转也不会转,需要政府、龙头企业等多方合力,共享转型资源,因“企”制宜开展重点突破。

在AI+产业“益企共创”行动计划中,移动云实施人才培育与生态共建“双轨并进”的策略:一方面提供角色认证、专项认证和小微认证三大模块,助力培养职业技术团队与专家人员;另一方面采取“三环赋能”战略,实质性降低技术准入门槛。这既完善了AI产业链人才储备,也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团队能力跃迁提供了可落地的成长路径。

“不敢转”,忧心忡忡?全面扶持,提振信心

对资金和风险的担忧,是中小企业“不敢转”的最大原因。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本就生存压力大,数字化前期需要采购,后期需要维护升级,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资金、时间以及未来规划等问题成为不少企业的顾虑。

细看AI+产业“益企共创”行动计划,可发现移动云提供“市场、技术、成本、创业、政策”五大红利,包含客群开拓、能力支撑、资源补贴等多项内容,覆盖中小企业创业的全生命周期。

此外,移动云还发起了“智享、焕智、共生共创、双渠道共成长、燎原”五大创新行动,以此构建从技术落地到商业共赢的完整闭环,促进技术普惠、产业转型与生态融合,为中小企业群体培育了创新发展的沃土。

众所周知,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近年来众多中小企业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中国中小企业深挖新潜力、培育新业态,推动更多企业积极投身转型实践。

例如,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移动云所提供的灵活、敏捷且成本效益显著的云资源部署环境,实现对净水器物联网卡的精细化管控。这一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净水效率,还有效降低了IDC机房的运营成本及整体IT支出,加速了智能工厂的建设步伐,使其成为中小企业向智能化、精益化转型的“智造”先驱。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关乎经济发展大局。以移动云为代表的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云服务商,正在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助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乘“云”破浪。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