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思吴易轩:收支管理+AI,让每份合同都成为利润增长点

互联网
2025
04/27
14:05
分享
评论

4月25日,以“AI拼才会盈”为主题的2025合思春季产品发布会在杭州正式召开,大会现场数百位企业CEO、CFO、CIO与主流媒体共同参会。大会现场,合思产品技术专家吴易轩发表“收支管理+AI,让每份合同都成为利润增长点”主题演讲,现场嘉宾现场体验合思智能合同审批。

吴易轩介绍,不同视角下合同审查给企业内不同角色员工带来不同困扰,合思将大模型与合同管理场景深度融合,推出「智能合同审查解决方案」。在这一解决方案加持下,企业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综合效率提升超过87.5%、审批差错率降低超过72%,让审批过程又快又安全。此外,合思通过两个核心策略解决了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推动AI应用效果向更高精准度迈进。

以下为吴易轩现场演讲实录(有精简)

01

从人工审查到智能审查

对于合同审查而言,企业的财务、业务和法务各有各的困扰。

●  对于财务,合同审查是一个既不允许出错又容易出错的 “苦差事”。“不允许出错”是因为出错后的代价极高,合同条款里的一个数字偏差,可能导致项目延期、资金冻结甚至合作方纠纷;“容易出错”是因为审合同的专业属性高,既要懂财务风控又要通晓行业门道;

●  对于业务,合同的审批流程冗长,信息需要反复填写,有时为了签下一个客户合同需要反复修改、催流程,而往往却因一个小疏漏,整个流程被打回重走;

●  对于法务,在出海大趋势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需适配不同的司法管辖要求,而如何适配条款、如何识别风险让人“抓狂”。

合思「智能合同管理解决方案」涵盖两大核心功能:一是风险识别及智能审批。即通过大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自动扫描合同,抓取、校对流程中的关键信息,精准定位风险条款——例如违约风险、付款周期等,提供快速、准确的审批决策意见,减少人工审查的错误和时间成本。二是智能填单。即系统可从合同、发票等文档中自动提取名称、金额、签约方等信息,一键生成标准化表单。

02

更高效、更精准、更懂财务

我们将智能合同审批流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据采集清洗。通过整合多源单据与合同文档,并调用如文档解析、数据压缩等工具,自动清洗冗余信息并提取关键条款(如金额、履约条件等),输出结构化数据,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第二阶段是智能审批。依托AI模型自动诊断合同合规性、比对字段一致性并评估风险,结合规则引擎与机器学习生成初步审批结论,同步标注潜在风险点;第三阶段是审批结果复核。通过AI对审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类似人工监督或抽查,可以触发补充材料或修正决策,最终形成审批意见的结论。

合思智能合同审查的风险识别部分,是通过大模型对于企业、行业审查规则的理解,将合同中的风险分门别类的标注在风险侧边栏中,供审批人进行快速查看,并可以快速定位对应错误位置并再次确认。例如,在进行对公采购业务时,需要采购人员走合同审批;采购主管则关注标的物数量、金额、交付时间、违约条款等信息;财务更关注合同主体、合同金额、付款计划等信息是否与合同附件一致,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以上信息,都可通过合同审批智能体进行校验和判断,让风控更主动、更高效、更可靠。

有趣的是,在与早期共创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客户经常问到:智能审批是不是通过规则引擎也能实现?我认为,一部分场景可以,但是规则引擎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它依赖固定、预设的规则,只能处理结构清晰、标准化的任务。一旦遇到模糊表述、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合同中的复杂条款),或者需要动态结合上下文(如不同地区的法规差异),传统系统往往束手无策。

合思大模型基于大语言模型(LLM),恰恰在这些维度实现了突破。例如,面对合同中“合理期限内付款”这类非量化条款,传统规则引擎无法判断,而合思大模型能结合行业惯例、历史数据,动态生成可执行的审批逻辑,覆盖传统系统难以处理的“灰色地带”;再举个例子,同一供应商在A地和B地的交易,模型会结合当地税务政策、历史合作风险,自动调整审批策略,避免“一刀切”导致的误判或合规。大模型与传统的规则引擎等技术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有机结合,重新定义了审批的“智能边界”。

03

智能填单,智能识别、自动提取

填单环节也是耗费人工时间精力的关键事项,为此合思提供一键填单智能方案。区别于以往的一些赋值或映射逻辑,合思借助于大模型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完成填单操作。目前,合思已经在销售、采购合同等场景做了大量的模型调优,使用者无需关注复杂的字段映射关系,大模型会自动扫描单据中的待填字段,从附件中找到语义相同的信息进行自动填写。

除了结构化数据提取外,大模型还可针对合同附件进行智能总结,帮助法务、业务人员快速掌握合同关键点,缩短审批和决策链条。合同场景下,日常报销中也可用到填单助手,例如招待费报销场景下的菜单小票识别、私车公用场景下的里程截图识别等。

04

从2day到2min,业务签单快人一步

在合思「智能合同管理解决方案」加持下,企业审批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原先耗时2天的合同流程可以压缩至分钟级,让业务签单快人一步。

据测算,在填单环节,通过大模型的智能识别、自动填写,在合同录入的场景下填单的平均耗时从4-5min/单,提升到了30秒/单,综合效率提升超过87.5%;在审批环节,在AI辅助下,单节点审批时效也从8-12min提升到小于2min。此外,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审批的差错率也降低超过72%,让企业从风险与效率的钢丝绳上走下来,让审批过程又快又安全。

在大幅提升效率外,在合同审批和执行阶段,合思智能合同解决方案火眼金睛,将各类风险一网打尽。例如,合同审批过程中的违约条款是否过于严苛、供应商是否涉诉,或合同金额税率是否有偏差等;同时,在合同执行阶段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监控付款、开票等过程中的各类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通知到相关人跟进。

合思的智能审批也是企业7*24小时随时在线的数字员工,不放假、不摸鱼、不拖延,让合同审批不用等,业务机会不错过;另外,合思的智能体还可以帮企业更好地沉淀合同历史数据、规章制度等数字资产,便于后续管理决策,并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

05

两个核心策略,充分释放AI应用潜力

大模型爆火至今,合思一直在探索不同大模型能力并持续迭代。但即便是目前能力最强的模型也无法避免幻觉问题,它有时会引经据典、逻辑清晰的胡说八道。大模型产生幻觉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有历史的训练数据、预训练的方法以及随机采样策略等,均会影响其输出质量。因此,在财务、医疗、金融等严肃场景下,大模型只决定输出质量的下限,而如何保障输出的准确率需要更多策略和行业know how。

合思的核心策略有两点:一是“不同场景下,提供不同领域专家的辅助审批,让大模型做其擅长的事情”。即通过灵活调用多领域的专家智能体、工具及知识库,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实现精准、高效的审批决策。例如不同领域的智能体分别处理费用的合规性校验、发票的校验、多单据日期校验等。而在大模型所不擅长的领域,引入了例如高效准确的文档解析、计算引擎等能力,让模型与工具更加有机结合;通过让模型调用如行业规则、海外小票合规等知识库,确保审批与业务场景深度适配。在此基础上,系统通过中枢决策智能体进行全局协调,并联动多业务专家智能体、相关工具,分工协作,大幅降低模型幻觉出现的概率。

二是“海量微场景磨练更高精准度”。其策略的核心目标在于突破模型能力的下限,即通过海量细分场景的持续训练,推动AI应用效果向更高精准度迈进。合思将财务领域10余年的数据沉淀开放训练,通过任务数据驱动迭代、双轨微调机制、动态推理优化等方式,找到平衡效率与精度相对最优解。相较于基础模型,合思的智能合同解决方案的准确率提升180%,充分释放了AI应用潜力。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合思的智能合同解决方案,让每份合同都成为企业利润的增长点,让企业通过智能风控更好地赚取业务收益,一起挖出企业净利润。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