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为实用化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了道路。这意味着,量子技术将重塑通信及相关产业,不再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未来图景,全新的技术应用、产业模式将走进现实。
业界认为,此次重大突破给未来发射多颗微纳卫星构建“量子星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为大规模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更为量子互联网的全球部署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当前,量子产业的应用主要有三大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是80亿美元;2035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可能超过9000亿美元!
值得一提,近几个月来,量子计算领域也受益于对英伟达生产的人工智能芯片的关注,投资者正在寻找另一种下一代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可能会引发与最近一波人工智能投资浪潮中图形处理单元类似的热潮。
英伟达刚刚在上周举办了量子日活动,黄仁勋称:“当然,量子计算有潜力,我们都希望它能产生非凡的影响,但这项技术非常复杂。”同时,来自12家领先量子公司、亚马逊和微软的代表讨论了这项技术的潜力。
政策护航未来产业发展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量子科技的战略地位也在不断跃升。随着量子网络与经典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以及更多行业应用的渗透,量子通信有望成为国家信息安全和新基建的重要支柱。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量子科技产业已被确定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预计其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事实上在1月时,工信部在其组织开展的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中,就提出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拟部署17项揭榜任务,以推动量子技术在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应用落地。
此外,各地也在纷纷瞄准这一前沿赛道。例如,安徽省提出,今年将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湖北省也提出,培育壮大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等13个细分领域;山东省提出,加快培育济南量子科技等特色园区,高标准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微美全息打造量子产业发展名片
公开资料显示,微美全息作为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代表,通过多维度布局量子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及场景应用探索,为量子与AI融合奠定基础,逐步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量子产业发展名片。
据介绍,微美全息成立“微意识量子科学研究中心”,打造量子信息产业核心聚集地,推动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开发了基于FPGA(可编程门阵列)的数字量子协处理器,突破现有量子硬件的局限性。
同时,为建设全球领先的量子基础设施,微美全息积极探索“AI+量子”创新生态圈,通过项目孵化、联合研发推动量子产业生态建设,开发量子算法加速AI模型训练,利用AI优化量子纠错技术,形成双向赋能。未来,微美全息计划结合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拓展前沿技术应用边界。
结尾
任何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量子技术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跨越技术、政策和产业化等多重门槛。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量子技术不仅是一项技术革命,更是一场产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创新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