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部署,助力宁波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示范区,2月18日,由宁波市数字经济局(市经信局)、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宁波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宁波人工智能先锋工程师赋能行动-DeepSeek生态伙伴计划首期培训在宁波石浦大饭店圆满举行。
本次培训聚焦“从实验室到生产线:DeepSeek技术产业化落地全周期增效策略”,吸引了宁波市智能制造、软件产业等领域的180余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参与,共同探讨AI技术赋能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政产学研联动,共筑AI发展生态
浙江大学CCAI宁波中心负责人董重青介绍了浙江大学CCAI宁波中心,依托浙江大学及院士专家资源,致力于连接学术界与宁波产业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董总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需结合线下实践与多模态能力,突破当前工程化落地瓶颈,中心可以提供涵盖专业职能和垂直赛道场景应用的各类培训,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场景中的问题。后续,中心会配合宁波市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布局,积极开展企业家下午茶、场景交流、项目路演及高端论坛等多项活动,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线,助力宁波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深度解析技术产业化,探索AI应用新场景
荷兰Utrecht大学MBI专家、人工智能布道师尹智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时代—范式、应用和落地》为主题,系统拆解了国产大模型的技术突破,通过对比DeepSeek与GPT-4等国际头部模型的技术路线,尹智指出,DeepSeek通过模型轻量化、国产算力适配及本地化部署策略,正逐步打破数据与算力垄断,为中小企业降低AI应用门槛。“通过各类基于Deepseek的场景应用案例证明,开源生态与垂直场景结合是中国AI破局的关键。”尹智总结道。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贝毅君则聚焦制造业场景,系统阐述了DeepSeek大模型技术在制造业中的探索与应用。通过多个行业案例与技术路径分析,展现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工业设计、生产管控、设备运维等核心环节,推动制造业向“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化阶段迈进,并对大模型在制造业的应用存在的技术挑战和应用挑战做了分析。
环界云合伙人、互联网行业技术专家与产品战略专家李振强进一步从软件行业视角,深度剖析AI技术对软件行业的颠覆性影响。从历史阶段演变到行业实践案例,全面阐述了AI如何突破传统软件开发瓶颈,重塑生产流程,并赋能多领域智能化升级。还通过实例演示了DeepSeek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应用场景,让学员们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与力量。
从理论到实践,培育产业落地新动能
为期半天的培训中,学员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剖析不仅深入理解了DeepSeek的技术内核与产业应用逻辑,更围绕 “AI生态建设”、“生产场景大模型应用”等议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本次培训为系列课程的第一期,后续浙江大学CCAI宁波中心将以大模型自研能力为基础,围绕软件、智能制造等垂直领域推出实操性更强的进阶技能培训。在全球化AI竞赛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浪潮下,浙江大学CCAI宁波中心作为政府培育的赋能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互动平台,正以“技术培训+生态协同”双轮驱动,加强培育本土化人工智能创新力量。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赋能,更标志着宁波向“AI+”高地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