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易鲸捷: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打造金融信创产业新生态

互联网
2025
01/25
23:20
分享
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报道

近年来,金融信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金融信创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138.25亿元。随着金融信创政策深入实施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预计到2026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019.0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5%。

但是,金融机构核心交易系统的信创征途并不轻松。

贵州易鲸捷董事长李静向记者透露,在金融行业核心系统数据库信创领域,海外产品依然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具体而言,一是其优化器性能相对出众,在数据增、删、改、查等方面具有更快的处理能力;二是其经历数十年研发运营,生态和服务覆盖众多金融业务场景;三是海外产品长期投入大,成熟度高,系统稳定性相对更好。

“因此在金融行业核心系统数据库底层架构建设运营方面,我们仍需奋力直追。”她表示。

此前,贵州易鲸捷获得中国电子旗下中国软件、贵州创新赋能大数据投资基金等的投资,加大金融数据库信创的研发投入。目前,这家企业已通过“沙箱机制”验证数据库信创的能力,着手采取“双库并行”方案,与境内银行开展相关合作,推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全栈信创的落地运行。

借道“双库并行模式”与“分布式架构”寻求突破口

面对海外产品在金融行业核心系统数据库运营方面的较高竞争力,国内金融信创企业纷纷通过新的技术路线,力争换道超车。

一位长期关注金融信创产业的创投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目前在金融数据库信创研发领域,众多境内科技企业普遍研发基于云原生的分布式数据库架构。

究其原因,一是随着金融业态发展,金融机构的客户分层越细致,越需要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需构建“蜂窝状”等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让用户可以在不同交易节点快速获取差异化金融服务;

二是随着用户数量增加与业务处理需求骤增,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运营压力与日俱增,若金融机构一味在集中式架构基础上做垂直扩展,将付出相当昂贵的成本。相比而言,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可以进行拆分,通过持续增加交易节点处理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令金融机构运维成本相对可控同时,还能有效平滑业务系统“迁移”成本,达到业务连续性稳定性要求。

他表示,当前创投机构也认可分布式金融数据库架构信创的技术研发路线,尤其是近年金融行业数据库信创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他们认为相比海外产品的集中式数据库架构,分布式数据库架构更能契合当前境内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底座需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属于“新鲜事物”,众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基于技术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运营稳定性的考虑,对使用这类金融信创产品仍采取审慎态度。因此,众多国内金融信创研发企业普遍采取“双库并行”模式,逐步将金融机构数据库架构替换成“信创产品”。

所谓双库并行,主要是金融机构核心系统交易数据等信息同时在海外数据库产品与数据库信创产品“跑起来”。一旦后者遭遇故障或软件运营问题,相关数据迅速切换到前者进行处理,确保金融机构整体业务运营平稳开展。此外,双库并行需通过“核对”不同数据库数据,确保数据在两个系统运营过程不会发生错误或遗漏,保证业务数据一致性。

李静告诉记者,要落实“双库并行”,难度着实不小。一是数据库信创产品的故障率必须控制在极低水准,才能吸引境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尝试“双库并行”;二是在“双库并行”过程中,数据不能出现丢失或出错状况;三是数据库信创产品的运行性能与系统稳定性安全性能持续“比肩”海外产品,才能驱动金融机构逐步将主库运行系统替换成信创产品。

“这背后,是分布式数据库信创产品需与其他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网络设备等软硬件信创产品形成极强的协同效应,持续降低故障发生几率,以及确保数据在金融软硬件信创体系的处理效率持续提升。”她表示。

在李静看来,要吸引更多境内金融机构使用全栈分布式数据库信创产品方案,后者还需证明自己在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业务数据处理效率、故障处理响应速度与快速解决、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不输于海外产品,并获得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认证。但要达成这些目标,首先需要更多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使用分布式数据库信创产品方案,让后者在实际运营过程持续迭代升级并提升性能。

海外收购解决技术研发瓶颈还需关注“知识产权”风险

目前,无论是金融数据库信创还是其他金融软硬件自主研发,国内科技初创企业突破技术研发瓶颈仍然面临挑战。一位民营银行首席信息官此前向记者表示,当前金融软硬件信创技术研发在生态、稳定性、性能、兼容性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于是,个别科技初创企业采取海外并购方式解决技术研发瓶颈。

李静告诉记者,在机缘巧合下,2015年他们收购了深耕HTAP架构融合型分布式数据库研发的天腾团队(Tandem,来自惠普)创立了美国易鲸捷公司。此后美国易鲸捷与贵州易鲸捷等关联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开发(委托)协议》,约定所有技术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全部归属母公司(贵州易鲸捷)所有,后者担负美国公司员工的薪水与运营资金,以此确保贵州易鲸捷能使用美国相关技术开展数据库技术创新研发。

2018年,随着金融信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贵州易鲸捷决定以中美团队“混编”方式成立项目组,着手研发适合中国银行业核心交易系统的数据库产品及相关底层技术架构。

3年后,这个“混编”团队基于HTAP架构,研发了具备交易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的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产品。但是,由于这个产品研发平台设置在美国,一旦美国易鲸捷方面切断贵州易鲸捷设在美国的研发平台VPN,将导致后者无法访问研发平台,研发人员难以进行代码提交、编译、打包、问题定位等工作。

“其间,我们与美国团队开展大量磋商,最终达成协议。”李静透露,一是贵州易鲸捷支付美国团队遣散费及欠款,将美国团队持有的美国易鲸捷股票转让给贵州易鲸捷,二是贵州易鲸捷聘请律师起草文件,与美国易鲸捷全体员工签订《股份转让及解除协议》及宣誓书,后者承诺其在美国易鲸捷工作期间产生的劳动成果及知识产权永久归属贵州易鲸捷所有,永不申诉。

她告诉记者,过去三四年期间,基于相关数据库技术的“合规转让”,贵州易鲸捷在EsgynDB基础上,相继研发面向境内银行核心交易系统的分布式数据库QianBase xTP无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通过没有管理节点与适配更多硬件,逐步解决银行核心系统全栈数据库信创系统搭建过程所面临的硬件安全问题。

一位创投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无形间给金融数据库信创技术研发带来新的“潜在风险警示”。目前,国内科技初创企业在金融数据库信创技术研发,要么完全自研,要么基于PG、MySQL等开源数据库开展二次开发。其间,这些初创企业会吸收来自DB2、Informix等海外数据库研发企业的专业科研人才,解决数据库信创过程的技术研发瓶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国内科技初创企业“无意间”使用海外企业的技术专利与知识产权,将对信创产品运营产生较大不确定性。毕竟,境内金融机构基于审慎经营考虑,不允许数据库信创产品存在技术专利使用纠纷。

除了技术研发过程存在多重挑战,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也是国内科技初创企业能否抓住金融信创风口实现业务快速成长的一大变数。

前述创投机构合伙人指出,近年互联网大型企业也纷纷布局分布式金融数据库信创赛道,通过“双库并行”模式与越来越多境内金融机构开展核心系统数据库信创替换合作。因此,国内科技初创企业需找到差异化发展空间,才能让创投机构看到企业业务的成长潜力与投资价值。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