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有压岁钱有新衣服有一起放鞭炮的玩伴,长大后,角色变了庆祝方式和消费观念也随之转变……随着年轻人“个性”生活方式的展现,春节这一古老节日也随之散发出了崭新的面貌与活力,如何过年早已呈现出“多元”的生活图景。基于年轻一代对过年的新感受,知乎于近日发起了“吾辈问答”春节特别策划,追问“成年人如何才能过个好年?该怎么重新定义‘过个好年’?”。
倾听关于过年的“众声回响”,年轻人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这些回答就像来自不同平行宇宙的生活碎片,汇合成了一面亿万种新过节方式的万花筒。此外,活动也吸引到了多位社会学者、高校教授的参与,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从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对过年这一现象进行剖析,为这场讨论增添了深度与广度。
高校教授热议“好好过年”:找寻与家庭的链接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回忆了小时候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等开心记忆,他认为现在过年虽然物质上有了满足,但精神上的放肆好像都消失了。于是在他的过年新传统中,会主动制造诸如不减肥、熬夜看娱乐节目等放肆的生活方式,沈奕斐认为,“过年,不仅仅是为了那些短暂的放松与欢笑。它提醒我们,生活本应有片刻的无拘无束,一点点的放肆,一点点的突破,让平淡的日子有了被闪光记忆点亮的可能”。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教授、知乎答主孟庆延讲述了自己过年的几则故事。其中一则是,他曾抱怨过母亲给他返程时塞满的后备箱,“妈,我都快四十岁了,不是三岁小孩子”,他母亲则说,“你呀,就是到了70岁,只要我还活着,在我眼里你就还是小孩儿,永远都是孩子”。近几年他的父母独自在海南过年,他则越来越享受参与家庭亲戚间的聚会。孟庆延的“好好过年”的答案就是,“做个孩子、安放牵挂和接受废话”。
这一问题的最高赞回答也与“小孩子”有关。知乎答主“桃花尽香尘”分享的故事是,70岁的大伯给他寄送腊肉和特产“米花糖”,快递员说超重,让把米花糖拿出来,但大伯不同意说“人家小孩子就是很喜欢吃这个米花糖呢”。答主“桃花尽香尘”随之感叹道,“知友们,我是一个40岁的小孩子啊”,并称今年的年夜饭有亲人的关怀和宠爱,相信会更好吃。这个故事成为了此次“吾辈问答”春节特别策划截止目前最受热议的内容。
作为家庭成员聚会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成为了代际矛盾爆发的时间段,年轻一代和父母辈因为生活方式和追求理念的不同,互相不理解,甚至诞生了“断亲”这类决绝的亲情处理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以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角色讲述了两则关于代际关系的案例。一位年轻人称自己夹在读书深造的个人理想和父辈要求结婚生子的期待之中,“非常痛苦”,他的一位学生则拿出了不一样的解法,在过年的一次家庭聚会中向父母袒露心扉,称“自己非常珍惜家庭的支持,但同样也希望能拥有追求自我的自由”,自此这位学生的父母便不再过度干预其发展,“认识到应该给予早已成年的女儿更多成长空间,而不是单纯地以听话、稳定为标准”。
严飞认为,我们不应把年轻人的“叛逆”简单粗暴地看作是对长辈权威的否定,而是应当看作是他们试图争取更多自主选择权、达成自我实现的渴求,“重新定义过个好年,不仅仅是传统层面上通过亲友聚会来表达庆祝,而是通过梳理内心,重新找到与家庭的连接。它不仅是物理距离上的回家,更是情感与认知上的重塑”。
“过个好年”,是国人亿万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体现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晓愚从传统、历史的角度,解读了这一节日在古代象征着对大自然和祖先的答谢,称过年最重要的是创造仪式感。财经专家石述思则说,过个好年的关键在于什么都不干,或者说这个社会要求你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不做,过年本质上是一年中困于社会囚笼和枷锁中的成年人重获自由的短暂时光。演员赵昭仪对于这个春节则有具体的计划,让小侄子小外甥们说吉祥话才能拿到压岁钱,坐下来和妈妈一起包顿饺子,“春晚是必不可少的bgm,做一个不扫兴的大人”。
追求仪式感和什么都不干,或许并不矛盾。每一个拥有不同生命经验的个体,对“过个好年”都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和理想,这也是中国人亿万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一位留学生、知乎答主“苇名城1025打铁匠”表示加上2025年,自己已经有11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在回答中,这位答主详细地列举了每一年在异国过年的场景。例如在2017年的春节,他背着从四川带去的火锅底料,在异国的厨房里给一群欧洲朋友煮火锅。英国友人称火锅底料汤为“Magic water”,这让答主第一次感受到,“年味不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它也可以是和朋友们分享家乡的味道”。
知乎答主“乌合之野”表示,“过个好年就是能够一天从早到晚都待在电影院看春节档好电影”;知乎答主“老树昏鸦”表示,“过个好年,不是让年回到过去的样子,而是让我们在过年的这段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安宁”;知乎答主“如意金箍乎乎乎”则认为,“过个好年”的定义就一条,“真的要放炮,电视上看的、无人机模拟的、手机上刷的,跟真正站在烟花下面礼花绽放那一刻的惊喜,完完全全两码事”……
在此次“吾辈问答”春节特别策划中,另一问题“临近过年总是近乡情怯,如果春运没有限制,今年回家你最想带上什么?”,也得到了知乎答主们的热议。
知乎答主“维生素C”说,“今年回家,我想带上北京,准确来说应该是北京的记忆”,因为各种现实条件的阻碍,他无法带着90多岁高龄的外婆完成去北京的心愿,于是他决定通过VR将“北京”带回去,“所以我打算在今年2025,亲自到北京一趟,专门录像天安门广场、长城、故宫等地,制作成VR视频给她老人家看了”;另一位答主“可丰”则表示,想带上一把采耳工具回家,“我带采耳工具回家,不单单是要给爸爸掏耳朵,也是在掏我心底的愧疚,愧疚太多,难受”……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也有自己的回答,“吾辈问答”是知乎2021年推出的深度内容IP,聚焦于当下大多数人关心的社会议题,以问答的方式分享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直面时代之下群体性焦虑。“吾辈问答”2025将依然保持对时代的发问和个体需求的关照,此次春节特别策划篇的上线,特意聚焦 “过年” 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的古老话题,旨在通过多元视角、不同身份的碰撞交流,深挖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的全新内涵,探寻契合当下生活节奏与精神需求的过年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