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起步模式绝大部分都是从低端到高端,先做简单的产品推向市场占领市场,积累资金后再提升技术,科技制造业尤其如此。”纽迪瑞创始人李灏如是说,“而我们走了另一条路”。
逆势研发-出场即是技术领先全球的产品
2011年苹果手机发布了iPhone 4s,现在耳熟能详的的国产智能手机在这一年也基本刚刚起步。
小米、华为以及当时还叫步步高的vivo都才发布自己的第一款智能手机,现在鼎鼎有名的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也是在随后的两年才发布其第一款手机。
作为智能手机交互功能最重要的载体技术-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国内制造商技术还不够成熟,甚至还在为技术路线的选择而争论不休:到底是G+G技术还是G+F技术能成为主流?
而无论哪种电容触摸屏技术,都还是在“二维”维度实现人机信息交互。
这一年新建立或转行电容触摸屏技术的公司也是相当的多,后来也诞生了很多知名的上市公司。
然而,在美国摩托罗拉实验室工作10年之久的马里兰大学材料学博士李灏这一年回国创业,其选择的项目却不是这种“热门”领域。
作为在全球顶尖通信设备公司担任实验室主任的资深科学家来说,选择一项马上能变现的技术来创业其实是不难的。
也或许正是因为李灏博士在全球顶尖公司工作的经历,让其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也遵循全球领先的原则。因此,李灏博士选择了“三维”人机交互的压感触控技术作为创业项目。
相比于一般创业公司先研发技术难度不高且较易推向市场应用的产品,积累发展资金、人才和市场后,才开发更先进技术的道路相比,李灏博士开局就是领先全球的技术在市场开发道路上注定更加的艰难。
李灏博士创立的纽迪瑞科技走的这条路,虽然不像其他公司那么轰轰烈烈,但胜在道路稳健而长远。
一直以来,纽迪瑞科技的压感触控技术都是全球最领先的,罕有竞争对手,客户一旦选择就难以替换。
逆向市场-开发客户先从顶级企业入手
深圳有很多公司创业都是从给华强北供货开始的,华强北一度也是“水货市场”的代名词。
然而,行内人却丝毫不敢小看给华强北供货的公司。很多开始给华强北供货的小公司最后都成长为上市公司亦或行业顶尖公司,甚至包括高技术代表的芯片行业。
2011年前后也正是华强北市场最活跃的年代,李灏博士创立于2011年的纽迪瑞科技却无法享受这一市场“红利”,甚至绝大多数“品牌厂商”都难以成为纽迪瑞科技的首批客户。
因为技术的过于领先,李灏博士的压感触控技术不同于一般现有终端的替代部件可以直接和下游谈合作,而是需要配合下游客户共同研发而实现整机的新功能或技术升级。
因为研发投入限制以及技术路线处于跟随的大部分国内终端厂商来说,这种模式走起来注定很难。
所以,首先和顶尖公司合作成了纽迪瑞科技的不二选择。
作为一家创业型科技公司,尚没有大规模成熟产品在市场使用的情况下,要想和顶尖公司建立合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李灏博士及其带领的纽迪瑞团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先后和亚马逊、谷歌、苹果等公司建立了合作,在国内其产品也在中兴通讯、华为、VIVO等实现了供货。
在标杆企业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及行业都成为纽迪瑞的忠实客户。
逆向而行-疫情肆虐中逆向奔赴
2020年,是李灏博士创立的纽迪瑞科技与苹果公司合作的第4个年头。
这一年的春节前夕,李灏博士正在美国解决与苹果合作项目的问题,国内疫情爆发了。而这时候李灏博士解决完项目问题需要返回国内。
“返回国内的途中,看到的都是从国内出来的人,从美国坐飞机到香港,然后经香港过关进深圳的途中,看到的是乌央乌央的人群从深圳出来,而回深圳的人却寥寥无几。”李灏博士回忆说。
回来后因为一个4年没能彻底解决的材料问题,李灏博士经过多个未眠之夜,最后采用与器件结合的方式,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
然后这时候国内疫情得以控制,而美国疫情确泛滥了。因为航班熔断的原因苹果的技术人员无法来到国内,解决方案无法获得苹果的验证。
而此时正是美国疫情高峰期,因疫情死亡人员很多,整个舆情一片紧张,但李灏博士此时却不得不再次奔赴美国。
“当时去美国的航班就我一个人,到了美国连星巴克都关了,不过我们的材料经过苹果验证都过关了。”李灏博士回忆说。
所幸的是,每次李灏博士都在疫情最高峰的时期奔向疫区,但都健康归来。
逆势而起-果链的唯一选项
2024年9月10日,李灏博士及其纽迪瑞团队密切关注着苹果16系列产品的发布会。
因为在这款产品上,纽迪瑞的压感触控技术及产品成功应用于iPhone 16系列的中框相机控制按钮,这也成为苹果这款产品最重要的卖点之一。
在苹果不断将供应链移出中国尤其是向东南亚转移的情况下,纽迪瑞凭借其技术的领先优势,成为苹果在压感触控技术的唯一选择。
压感触控技术也不仅在智能手机开始大放异彩,在蓝牙耳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家具家电、个护医疗、汽车智能座舱、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李灏博士带领的纽迪瑞团队,在利用指尖做人机交互的领域,凭借其遥遥领先的技术以及行业市占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指尖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