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全球eSIM发展蓝图 捷德eSIM论坛开幕在即

互联网
2024
06/21
14:07
分享
评论

6月26日,eSIM产业的一场重磅活动——捷德eSIM论坛将在深圳拉开帷幕。本次论坛将邀请来自国际国内规范组织、运营商、芯片厂商、模组厂商、IoT设备制造商的专家,共同探讨eSIM技术发展的未来和无限可能,期间还将展示最新的eSIM技术应用和商用成果。

捷德eSIM发展脉络图

eSIM长期以来被视为推动全球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力量。eSIM技术为物联网设备远程连接和管理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尝试更多应用场景、探索新商业合作模式和构建多方共赢的物联网生态带来更多可能性。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抱eSIM,他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eSIM技术、规范、实践经验。本次论坛将为所有物联网厂商提供掌握业内最新动态、解惑与开阔思路的机会。

在日益广泛的领域,eSIM让万物互联成真

eSIM技术发轫于2012年——AT&T和捷德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商用eSIM卡,eSIM全球商用与创新历程自此开启。

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直接嵌入设备,节省了设备内部空间,满足移动终端小型化、轻薄化的需要;用户无需换卡,只需要远程配置就可以自由连接、切换运营商网络;由于eSIM内置在设备中,耐用性和可靠性更高。使用eSIM将减少对于实体SIM卡的需求,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对环境也更为友好。

对于物联网设备厂商而言,eSIM为终端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连接体验。一些专业领域中,eSIM还令设备能更好满足防水、防潮、耐腐蚀、耐震动的高标准要求。尤其在多个国家或地区部署物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借助eSIM技术,设备的激活、切换网络和管理更加高效,企业在提高成本效益的同时也能提高客户满意度。

凭借诸多优势,eSIM在全球物联网设备中的渗透率持续增长。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 预测,到2026年,全球使用 eSIM 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至1.95亿。

中国市场eSIM的进展无疑对全球eSIM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运营商在有条不紊地推进eSIM技术的部署,终端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可穿戴设备领域。2023年10月,在捷德的技术支持下,苹果首次在中国大陆发售支持eSIM的iPad——蜂窝版iPad 10,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这被业界认为是eSIM在中国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对eSIM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推广极具积极意义。

筑牢连接底座,为中国物联网产品"出海"赋能

得益于完善的供应链、国家对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大力支持,中国的物联网产品在全球市场具备较高竞争力,从消费电子、家居产品到医疗设备、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等,"出海"的中国物联网产品范围日益广泛,而所有物联网设备"出海"都要面对连接、合规及成本的挑战。

汽车产业为例,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迈出全球化步伐,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跃居全球第一。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中,车联网(IoV)安全合规是"出海"车企的挑战之一。如何在用户层满足汽车的网络覆盖要求,在产品层保证连接安全合规,在企业层降低开发管理成本,是车企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eSIM在创建更完整可靠的网络、轻松满足当地法规要求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优势为车企提供了解决挑战的技术路径。eSIM引入远程码号管理,在车辆出厂前实现统一料号管理,在车辆出口后轻松调配全球库存,车辆使用中能实时切换当地码号资源,符合当地车联网要求和数据服务管制要求,为车企降低了物料管理、流程的复杂度。

多重利好因素加持,eSIM大有可为

伴随5G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升级,从翱翔天际的无人机到商铺中的MPOS机,从街头的智能售货机到田间的智能割草机,从专业领域的表计到办公场所的智能打印机等,都有eSIM的身影。业内的共识是,对eSIM解决方案的需求将在大多数行业中增长,包括智慧城市、健康、传媒、农业、零售、物流、能源、家居安防、汽车、工业、航空等。

与此同时,技术标准的更新也正在为eSIM的广泛商用铺平道路。GSMA于2023年发布了新的物联网规范SGP.31/32,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 eSIM 的大规模采用。在GSMA的调查中,运营商们预计,2030年蜂窝物联网连接中使用eSIM的占比将达到37%,高于传统SIM卡和iSIM。

市场研究机构同样看好eSIM的发展前景和重要作用,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指出,2023 年全球出货了近 50 亿台支持 eSIM 的设备,使用eSIM的物联网连接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达到22亿个。调研机构Omdia认为,eSIM 技术的进步将推动物联网的应用从2023年的10 亿多增至2030年的36亿多。

即将开启的捷德eSIM论坛将为物联网设备厂商详解最新的eSIM技术和规范,分享成功企业的经验,帮助厂商更好把握顺利万物互联所带来的机遇,打通"连接"未来之路。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