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刘庆峰杨元庆周鸿祎等论剑大模型

互联网
2024
06/21
10:17
分享
评论

周鸿祎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

这个时下非常火的网红企业家,换了身装扮,不再是过往出现在短视频中的那鲜明的红色,而是穿着非常正式的,出现在6月20日,于天津举办的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

在会上,周鸿祎表示,大模型出现之后,人工智能不再是泡沫,拥有了真正的智能,将会引领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这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各行各业不会被淘汰,而是会被人工智能所重塑。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技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掀起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但他并不认为,卷模型、卷算力、卷数据甚至卷能源,将模型朝着万亿10万亿百万亿的参数发展,试图创造一个像神一样的超级AI,让全世界所有的公司政府个人只要一家的服务这种路线,是市场的唯一解。

而周鸿祎要做的,就是把大模型拉下神坛。

在他看来,当下的通用大模型猛然一用感觉很惊艳,既能写诗作画算奥数题,但有点像玩具,一用在企业和政府内部,就发现不仅缺乏行业深度,对具体的业务其实并不了解。

同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趋势,一个是国际上很多新的大模型,看着很大,实际上都是由多个专业的小模型构成的。第二个,最近联想、苹果、微软、三星都在把模型做小,要让模型上电脑、上手机、上汽车。第三个,最近的开源大模型,反而都是块头越做越小,能力越变越强。

受此思路启发,周鸿祎认为,国内发展大模型应该走越专的道路,不要去追求一个大模型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刘庆峰的目光,则还有很重一部分放在如何追上OpenAI上。

他表示,今天我们看起来离美国最好的大模型就一步之遥,但如果GPT5一发布,差距可能就会被进一步拉大到“一年左右”。

不过,科大讯飞有信心再继续快速追赶,确保国内的通用大模型底座不会跟美国之间出现代差。

为什么一定要咬紧OpenAI?

刘庆峰认为,只有这样一个底座的跟上,我们在各个专用领域各个垂直行业就有可能实现超越。他还举了个例子。今年的高考之后,大家都用大模型测试了写作文,以及做数学题等,讯飞星火都处在领先地位。

刘庆峰强调,国内通用人工智能一定要建立自主可控的底层大模型能力,这一底座决定了行业和专业模型的能力和水平。

“底层通用大模型是国内这一波通用人工智能能否跟美国对标的最核心的关键。”刘庆峰说道。

杨元庆则从硬件出发。

“要让飘在云端的人工智能真正落地,首先应当加强端侧AI的创新,让人工智能普及的入口触手可及。”杨元庆表示。

他指出,现在大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或大语言模型,主要是运行在公有云上的公共大模型,是一种公共智能,其在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因此公共智能与私域智能(包括个人人工智能和企业人工智能)共存、互补所构成的“混合式人工智能”,将成为大势所趋。

而要让“混合式人工智能”实现普及,最佳路径是打造人工智能个人终端设备,其中人工智能电脑AI PC是前沿要地。

杨元庆认为,与传统电脑相比,人工智能电脑不仅具备内嵌大模型、能与人自然交互的智能体,拥有CPU、GPU、NPU相结合的强大的本地异构算力,还能够建立个人知识库,连接开放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最重要的是,它能够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安全。它不是简单的个人电脑的软硬件升级,而是继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电脑之后的又一次个人电脑的代际升级。

显然,一场关于国内大模型将如何进一步发展的论剑,正在天津火热进行。

而所有人的共识,就是人工智能一定要深入到应用场景中。

周鸿祎表示,大模型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就要和传统产业的生产力改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杨元庆也称,应当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新场景和新应用,以“数实融合”“数智叠加”推动中国制造的智能化、绿色化变革,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

在这背后,近两年背靠雄厚的工业土壤,天津正在加快大模型产业落地到应用端。

比如天津港,有了人工智能,被5G、大数据、数字孪生技术武装的天津港插上“智慧翅膀”,综合效能提升40%以上,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

就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天津港集团的智能展区还展出基于大模型打造的天津港数字人“天天”,能够回答通识性问题和港口生产问题,并可以互动交流。

比如科大讯飞,截止目前,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构建了覆盖“教学考评管”全场景的智慧教育产品体系,已在天津市全市范围内400余所学校常态化应用;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产品已服务天津11个区162个卫生服务中心和5所医院,涵盖智医助理辅助诊断系统、智能外呼电话机器人、导医导诊机器人和多模态输入法等,其中的“滨海智联网医疗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已成为滨海新区智慧医疗示范标杆。

还有联想,去年11月全面落成的联想天津产业园中,每9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综合生产效率提升了200%,产品不良率下降了30%,综合能源消耗降低近10%......

这些正在发生的大模型产业落地,也让天津这座城市站上了人工智能+的大潮之上。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