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硬盘如何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互联网
2024
06/18
09:41
分享
评论

5-8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可以创造多少收益?

如果是用来开铺子,或许要对成本和位置进行严格的计算和筛选。而且空间本身的狭小,注定会让销售产品的选择受到限制。但在Web3.0时代,分布式存储技术却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在这个空间下,只要有电有宽带,再加上温度适宜和防水的环境,就可以搭建起“世界硬盘”这一分布式存储产品。“世界硬盘”由永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永旗科技”)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该产品最主要的功能便是为客户存储数据,目前正在国内开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与传统的数据中心机房不同,“世界硬盘”对于环境的要求相对宽松,也正因如此,这块“硬盘”不仅能穿梭于城镇间,也能远去乡村,成为田间地头的“数据奶牛”;同时,“数据奶牛”也可以给农户带来收益,甚至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抓手。

区块链“下乡”

永旗科技是Web3.0底层技术服务商,其创新开发的“ISS网络传输协议”,已解决了此前区块链在商业化中“并发能力差、处理速度慢”的痛点,目前并行模式理论上无上限,速度还会比现在的网络传输更快。

ISS协议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数据存储可以不集中在一个或多个特定地方,而是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保存数据的一部分或者完整的副本,而且每个文件乃至其中的所有分块都是通过唯一“指纹”——加密哈希来识别信息。

如此一来,存储的数据就不会因为某一块“碎片”的丢失或故障而影响全局。不仅能避免中心化存储的集中泄露风险,还能保证用户数据的隐私安全和不可篡改。用户同样要凭借像指纹一样的“私钥”,才能从多个节点把分片的数据重新聚合,进行数据的调用及交互。

整体而言,由于“世界硬盘”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改变了传统存储系统的运行模式,其可以突破传统数据存储对地域的限制,无需大型数据中心这类基建投入,也无需容灾备份。

在此基础上,“世界硬盘”还可以利用闲置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因此据测算,其成本要比传统集中式存储直降60%。

选址自由、成本可控,再加上安全、高效等优质属性,让“世界硬盘”拥有了走进乡村的基础,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样板。今年4月,“世界硬盘”正式落户四川黄龙溪镇响水村,永旗科技也同步启动了“数据奶牛”项目。

1.png

项目一经落地,便吸引了多地政府、多家企业以及意向投资人前来调研考察。目前,响水村已经放置了4台世界硬盘机柜,其中每一头“数据奶牛”,每年预计可以带来60万元的收入。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存储市场扩容、以及Web3.0产业高速发展,都已经有了明显的趋势;而“数据奶牛”则提供了一个让乡村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享受到数字化发展浪潮的模式。

据永旗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快,世界硬盘即将落地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红军第一村”牛角沟村。这里以1929年曾发起震惊全川的蓬溪起义,竖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的旗帜而闻名,将在“数据奶牛”项目的推进下发展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新模式

近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实践白皮书(2024年)》指出,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合作共建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而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搭建,以及数字技术的助力。

在山西阳泉高垴庄村庙岭,原先养3万只鸡需要6个人,现在1个人就能养10万只鸡,主要就是因为鸡舍内安装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可以随时监测环境指标和鸡的状态;除此之外,数字化还能提升基层治理效率,推动服务、信息、以及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的下沉。

但同时,乡村振兴也是一项极为艰巨的挑战。《白皮书》提到,数字乡村建设统筹不够、基础薄弱、供给不足、区域差异等问题仍然存在。

本质上,乡村振兴是为了让产业更有活力,让村民更具经济能力。但市场化主导的乡村振兴企业,难免受到土地、技术、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发展理念、模式等主观原因影响,导致出现回报慢、收益低、赚钱难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就更需要创新技术、创新理念的引领。而永旗科技的“数据奶牛”项目,落地门槛低、无需担心订单,很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大规模推广,以增加收入的方式,让乡村享受到Web3.0时代技术变革的红利。

也因为这种普惠的模式,放置“数据奶牛”的空间就成为了“共富机房”。这也侧面印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落地“世界硬盘”的牛角沟村,本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试点村。这里曾经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但自2019年来,依托各类政策资金,村里先后实施三次改造提升,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新基地。仅2023年,就有20多万人次到该村红色教育基地游学参访。

不仅如此,牛角沟村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修建了红色记忆馆、红军小吃街、非遗文化街、儿童主题乐园,并通过举办纪念活动、沉浸式演绎等方式,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同时,村里还建成近2000亩的产业园,种植了核桃、柑橘、西瓜等十余种经济作物。

这两年,随着产业发展,牛角沟村村民的口袋逐渐鼓了起来,人均年纯收入约2万余元。牛角沟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勇表示,每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也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举措。牛角沟村靠红色旅游、农业发展实现了收入的提升,世界硬盘“共富机房”的落地也将为村里带来更多的收益。

助力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长期多目标的系统工程。永旗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永旗科技将充分利用广大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建立共富机房,实现“数据进村”、 “科技进村”,未来还将实现“算力”进村,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防止返贫现象发生。

永旗科技发起的“数据奶牛”项目全面落地后,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全国关注与推广的经典模式;同时,永旗科技也呼吁更多数字化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来。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