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气象科普:春夏咻冬!秋天当真成了“糊弄学大师”

互联网
2021
10/28
16:31
分享
评论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某个季节喜爱度调查投票中,秋季以50%的投票率荣登榜首!

(图片来自网络)

春天常有风沙,夏天炎热又多雨,冬天则是寒冷萧瑟,时常有雾霾来添堵。反观秋天,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正是雨水减少、温度适宜的好时节。当然,收获的喜悦、舒适的气候可能还不是秋季收获如此高喜爱度的全部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以稀为贵,现在的秋天实在是太短了!

比如今年,当我们走过了春、又熬过了夏,正盼着好好享受下秋日时光时,却发现秋天它好像不大对劲?

(图片来自网络)

在南方的感受尤其明显,前脚热的像夏末,后脚就冷的像深秋初冬。而这种如同按了快进键一般的季节转换,也就只有短短十几天时间!根据墨迹天气气象大数据,在北方,秋日的舒爽好天气也没有太多发挥空间:9月份华北平原降雨偏多,阴雨湿凉取代了本该有的秋高气爽;10月份降雨虽然少了,但冷空气日渐频繁,深秋的寒凉感也越发显著。

(10月上旬与中旬气温距平,图:国家气候中心)

那么,秋天真的越来越短了吗?墨迹天气这就从气象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在很多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近几十年四季长度变化的研究当中,确实发现了很多地方的秋季都有着变短的趋势,比如长三角地区就是如此。21世纪的前十年,这片区域的秋季平均天数相比于20世纪七十年代减少了近5天!

虽然与几十年前相比,秋天确实变短了,但如果和夏季的延长程度和冬季的缩水程度比起来,秋天的变短速度还算比较克制的。

比如长三角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夏季和冬季分别以平均每10年变化3.5天左右的时间延长和缩短着,夏冬两季最长和最短的年代之间,足足相差半月有余。而秋季平均每10年的增减天数还不超过1天。同属变化克制派的还有春季,只不过与秋季相反,春季正在悄悄地变长。

这么看来,秋天被扣上“季节糊弄学大师”的名号实在是有些冤枉。那么,为什么秋季明明不如冬季缩水明显,但却让人有了“咻”的一下就结束了的感觉呢?

一个很重要、却可能人们忽略掉的原因是,秋天本来就很短。气象学中,春季和秋季的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之间,超过22℃为夏日,低于10℃为冬日。在这个季节划分标准之下,一年365天时间并非是均匀的分配给了四个季节,春秋两季作为过渡季节,占比远小于冬夏两季。

在我国,除了气候相对更温和的云南一带秋季持续时间超过70天之外,大部分地方的秋季都只有50天上下,也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另一个原因可能与不按套路走的换季过程有关。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夏季常常加时,秋季开始的越来越晚。但此时的大气环流已经开始从夏季状态向冬季状态转变,代表着夏季势力的暖湿夏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已是强弩之末,一旦有比较强的冷空气南下,气温就会迅速下跌,出现一夜入深秋、甚至是入冬的感觉,南方的朋友感觉尤为强烈。

这种简单粗暴的换季过程,让人们在往常体会初秋之意的时节扑了个空,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脚跨入深秋,直接略过了白天暖阳、早晚微凉的舒爽秋日。而这,恰恰是才是多数人印象里秋天应有的模样,所以,出现秋天“咻”的溜走的感觉确实很正常。

不过,全球变暖、平均气温升高的结果不仅仅是推迟了入秋的时间,入冬的时间也在推迟,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十年秋季长度变化并不十分明显的原因。从墨迹天气气象大数据来看,这一时期,一两次强冷空气影响过后,很多地方虽然出现了换季一般的剧烈降温,但冷空气过后天气归于平静,气温大多还会有所回升,秋天还不会就此匆匆退场。

(图:中央气象台)

我国不少地方今年10月最后几天的天气就是这样,降水不多、气温在常年水平上下浮动,自黄淮至江南的大片区域,都可以好好感受一下秋日气息了~看天气,用墨迹,关注墨迹天气还可以了解更多气象科普知识哦~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