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家”寒武纪:吸纳更多优秀人才 埋头钻研技术

互联网
2020
11/03
14:17
分享
评论

处在人工智能这一“风口”,却甚少在公众面前主动展示自己,被视作低调的“实干家”,这家企业便是寒武纪。在登陆科创板之前,寒武纪很少在大众面前曝光,只是一味的埋头钻研技术。

但在行业中,由于产品过硬,谈及AI芯片必然要提及寒武纪。不少业内人士戏称,正如其名字是地质纪元上的开创意味,寒武纪是国内AI芯片的拓荒者。

于资本市场而言,寒武纪上市意味着科创板注册制对于“优秀企业”的评判标准走向多元化,意味着创新物种开始在国内资本市场生根发芽。于寒武纪而言,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走向公众的手段,有益于远大目标的实现,从而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毫无疑问,创新型企业走向星辰大海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就是人才。

人才一直是寒武纪最关心的,寒武纪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芯片行业最优秀的人才,以此来保证、持续夯实寒武纪的技术壁垒。

公开资料显示,寒武纪的核心研发人员多毕业于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拥有计算机、微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多名骨干成员拥有知名半导体公司多年的工作经历。目前,寒武纪共有研发人员680名,占总员工的79.25%,硕士及以上的人员占比超过60%。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寒武纪底蕴深厚。据券商研报介绍,寒武纪是目前国际上少数几家全面系统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同时,寒武纪凭借领先的核心技术,较早实现了多项技术的产品化,专门设计的通用型智能芯片架构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此外,在知识产权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的专利为1929项,按照专利地域可分为:境内专利申请1361项,境外专利申请430项,PCT专利申请138项;按照专利类型可分为:发明专利申请188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3项,外观专利申请24项。此外,公司还新获得了软件著作权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项。

与此同时,寒武纪还率先提出了“AI+IDC”的产业融合概念,基于公司产品矩阵中的重点业务产品——智能计算集群业务,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引领产业与标准的融合。

为了应对巨头带来的巨大压力,在这项业务中,寒武纪也走出了与之不一样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不同于华为海思采用的类似于苹果理念的垂直整合生态策略,寒武纪的定位是独立、中立的芯片公司,企业走的是安卓路线,只做基础系统软件,做独立芯片公司,不做应用层,避免与自身的芯片客户发生竞争,让底层芯片与系统软件都充分服务客户和开发者,这也是企业吸引许多客户的一大重要因素。

事实证明,这一业务也成为了寒武纪2019年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数据显示,2019年,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618.15万元,占比高达66.72%。

新业务从产品化到商业化的进展,不仅使得寒武纪降低了产品业务单一以及大客户依赖的风险,同时云边端以及软件等多元化的营收结构或能让寒武纪可以拥有更多的客户群和业务灵活度。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