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青春,易信用户的高考记忆

互联网
2020
07/22
15:03
分享
评论

高考或许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回忆之一。那些年,一群人,做同一件事情,有同一个梦想,朝同一个方向;那些年,我们博古通今,掌握各种公式;那些年,我们的课桌上永远铺着满满的书本和资料,但却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的奋笔疾书;那些年,我们的幸福好简单,只希望能美美睡一觉。

但把时间拨回到20年前、30年前、40年前,高考和你现在想的却完全不一样,有的人盼了13年终于等来一张准考证;有的人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上考场;有的人为了买一本复习资料,要在书店门前守一个通宵。准考证早已泛黄,可那些记忆和青春永远鲜亮。

(以下内容来源为易信说吧,由用户发布帖子内容整理而得,为了方便阅读,将以用户的第一人称来叙述。)

片段一

“我的三本毕业证

我叫季国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官。1976年夏天我高中毕业,那时还没有恢复高考。农村的高中毕业生只能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城镇的毕业生响应祖国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这样,我拿着我的高中毕业证回家了。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但由于那个年代学习知识的条件不够,离高考的要求相差太远,无缘上大学的机会。1978年,部队来到了我的家乡招兵,经过体检、政审等我到了部队,到了四川西昌门国防科工委卫星发射基地。当时虽然条件非常艰苦,每天搞基建、修桥补路,但部队也坚持给我们提供文化课补习。当兵的第三年,我就参加了专门为我们这批士兵而举办的入学考试,顺利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干部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顺利毕业,我揣着人生最重要的毕业证回到部队当上了一名技术员。

在部队和战友们同甘共苦了一年,部队又送我到母校——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进修政工专业,经过一年的政工干部必须具备的知识,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以及部队基层工作的方针方法,捧着第三本毕业证,我再次重回部队成为一名政工干部。

我的前半生是在部队度过的,也是部队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我很感激,也会用我一生回报部队、回报社会。

片段二

“高考改变我的命运”

我叫小雨点,1984年7月7日,肩负着父亲母亲、长兄长姐及老师的沉甸甸的期望,以高中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走进了考场。当时我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农转非”压力,头昏脑胀的完成了7门科目的考试,并且还是当时全村第一个走出大山、远赴省外读书的农村娃。毕业后,我也成为了亲人期盼街坊羡慕的手持供应粮本的城市人。

工作七年我又顺利考取国家统分研究生,硕士毕业留在省会城市工作,又培养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回想过去,自己之所以能实现从农村苦娃娃到城市一分子的人生蜕变,还是要归功于国家的高考政策。对于那个年代无任何社会关系的农村人来讲,高考毋庸置疑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片段三

“考试也是在考心态”

我叫茹茹,参加高考还是在20年前。记得那时我的身体倍儿棒,但是高考第一天上午,坐在窗边的我只因为吹了点风突然感冒了,为了避免吃了速效药在考场里犯困,下来考场后我只吃了几颗维生素C,冲了些清热解毒颗粒,可到了下午还是无法避免的发烧了。

勉强支撑完下午场的考试,我就飞奔到考场附近的诊所打针,打针的阿姐身怀六甲不方便蹲着下针,我只能坐在高凳上,无奈地看着她在我的屁股上戳针。打针的肉痛加发烧的头痛果然让我的考试成绩凉凉,总分比起模拟考试的平均水平低了五六十分。但幸运的是,赶上大学扩招,我成为了省内一师范大学的学生,虽不是重点名校,但我已十分知足。

也正是因为这些难忘的经历,虽然高考过去了那么多年,但每每想起都觉得像刚发生不久。如果时光倒流,我真的想再重考一次。

明天开始,2020年的高考成绩就要陆续公布了,身为今年高考生的你考得怎么样?对未来有什么打算?身为过来人的你,或许你还有哪些关于高考成绩的回忆,可以来易信「说吧」一起聊聊。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