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风暴引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下一个“必争之地”——521科大讯飞2019新品发布会进入倒计时

互联网
2019
05/20
16:15
分享
评论

2019年,人工智能再一次成为热门关键词。3月,人工智能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首次提出“智能+”全新理念。如今,作为国家战略的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和手段,更有助于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尤其在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已蓄势待发。

今年2月15日,上海市政府表示2019年上海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低于15万个。同时,强调将聚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关键人才。显而易见的是,为了把握人工智能这波发展浪潮,上海已从人才引进着手倾力投入,教育、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正逐步发展成为这座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快速崛起的中流砥柱,多年来,科大讯飞一直为上海这座科创之城的发展建设赋能。今天,距离科大讯飞在上海举办的2019新品发布会还有1天,让我们一起提前来看看,迈入人工智能新时代,科大讯飞如何利用新技术助力智慧课堂为教师与学生减负增效、赋能教育发展以及如何推进人才的积聚与培养,构建人工智能应用人才高地的。

  A.I.+教育:智慧课堂为教师与学生减负增效

自2018年9月起,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的英语老师张玉玮感觉到自己平日的工作强度明显轻松了很多。

对于张玉玮及其同事来说,有了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辅助,以往的作业批改、答案解析和质量分析等费时费力的工作环节,都有了全新的效率提升,如同是学校给自己配备了一位“教学助手”一般。

“以前考后答案核对的材料都需要统一到学校文印室打印,现在直接按一下‘答案发送’就可以了。”张玉玮谈到“智慧课堂”的效果时,举了一个微不足道但又实际受困许久的案例。

而这一改变的发生,正是源于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在该学校的实践运用。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教师使用讯飞智慧教育产品授课

时至今日,通过8个月时间的智慧课堂运用,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教学中涉及的考试、批改、成绩录入、质量分析等关键过程的赋能,日常的课堂效率和学习兴趣都实现了质的提升。

过去,布置作业过后,往往批改作业是任课老师最为耗费精力的工作,特别是英语80%的题目均由选择题构成,批改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几率比较高。如今,这一传统模式难题因A.I.的赋能迎刃而解。

华师大三附中学生在智慧课堂上使用平板电脑作答

现在华师大三附中的学生们只要通过平板电脑做好英语作业,老师会提前输入好习题答案,并且一个教研组的习题可以共享,学生做好作业后只要通过拍照或将答案输入平板电脑,就能够快速检测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除此之外,以往耗费较大时间与精力的课堂教学和质量分析,也因科技的赋能变得轻松起来。

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化学课堂上,柴老师运用“智慧课堂”的提问功能,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屏幕广播功能,还能够及时地将实验课上的化学反应,直观地同屏传送给每位学生进行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化学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系统都会为每个学生生成专属的学习情况监测报告,针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实际情况,通过大数据来布置下一次学生作业的重难点,帮助任课教师实现精准施教。

由此,尽管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并不相同,但依托科大讯飞在上海实践的智慧课堂项目,使得“因材施教”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

“我用了这么多系统,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是我用过最好用的一个,每次考试会生成相应的知识点,而且考后会一键生成共性错题,学生们能够快速针对共性薄弱点进行练习。”谈及运用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效果,上海市鲁迅中学信息科技主任黄小媚如此总结道。

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的智慧课堂已经在上海近20所学校进行常态化的运用。

 A.I.+人才培育:构建人工智能应用人才高地

时至今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已经满5年时间,在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才的积聚与培养成为上海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基础。

过去多年间,科大讯飞在上海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研发、应用等关键环节也做出了多重努力,推动科技赋能走向各行各业,为上海迈向世界级中心城市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科大讯飞与上海各高校、教育机构签订了包括翻译、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合作,为上海智能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众多行业应用型人才。

其中,2017年10月21日,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建上海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研究联合实验室。科大讯飞通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合作,将在机器翻译、人机耦合的同声传译、翻译辅助训练等方面探索合作,培养专业性人才。

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揭牌联合实验室

结合上外培养翻译人才的传统教学优势,与科大讯飞在机器翻译领域的技术创新,使得上海的翻译人才培养有了更多接触和利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实质性提升。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透露,到2018年10月,一年时间经过54次对比实验,发现人机耦合的口译将信息完整度从88%提升到了97%,有效防止了译员口译时的信息丢失。

科大讯飞此前也在多个不同场合都曾明确表示过:人机协同、人机耦合,人工智能+,是未来人工智能最有希望做成的,也是最符合社会伦理价值的。刘庆峰特别强调,人机的未来必定是协同发展的,人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人和机器的深度协作才是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真正落地的关键,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社会伦理和人文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一直以来这种“产业+人才”的校企合作模式,科大讯飞在上海已经陆续实现了多方合作。

科大讯飞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揭牌联合实验室

在学科教育人才培育领域,2017年12月20日,科大讯飞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科大讯飞公司人工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通过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协同创新。

同样,在基础科学人才培育方面,2018年7月6日,科大讯飞还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共建“脑智同飞联合研究中心”,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脑与脊髓相关科学领域的认知障碍、麻醉、运动障碍”等前瞻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培育相关医学产业人才,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果产业化,为上海的“人工智能+医疗”共建新生态。

科大讯飞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让60分的医生有能力完成80分医生的工作,让A.I.完成80%的事务性工作,让医生专注于医疗服务。”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陶晓东在彼时的签约仪式上,如此总结人工智能对上海医学人才的培养作用。

上海,从改革开放初的工业中心城市到如今的科技创新之城,时代的转瞬间,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运用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动摇的DNA。由此,人工智能技术必然也将成为这座城市未来生产力阶跃的核心引擎。

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核心企业的集聚,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上海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助力上海成为A.I.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的产业高地。在近期召开的2019中国长三角青商高峰论坛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对未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近日,工信部更是复函上海市政府,支持建设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未来面向制造、医疗、交通和金融等先行领域,建立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这或许也说明,人工智能正成为上海骨子里不可或缺的元素,将为这座科创城市继续赋能前行,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城市!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