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发布中报:上游业务发力 营收增长6倍

互联网
2018
09/04
17:32
分享
评论

8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发电)发布了2018年年中财报。

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实现收入204.15亿港元,利润73.29亿港元。较2017年上半年同期,公司收入增长约6倍,利润涨幅30倍。下游收入13.30亿港元,同比增长17.90%。

公告显示,业绩大幅上升主要源自上游分部签订多个产业园项目与新增客户,实现了装备产线的大量交付。目前,汉能薄膜发电与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的关联交易已降至零。

利润大增30倍装备产线大量交付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在半年内收入达204.15亿港元,利润超过73.29亿港元,收入及利润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6倍和30倍。

而2016年集团营收44.83亿港元,2017年集团营收61.47亿港元,利润2.61亿港元,这说明,2018年中期汉能薄膜发电实现惊人的增速。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1.83亿港元。此外,在截至8月30日前的两个月间,集团又继续从客户手中收到60.84亿港元的款项。充裕的现金储备,进一步佐证了汉能薄膜发电良好的经营状况。

2018年3月底,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提前一年半,向汉能薄膜发电偿还了所有受担保债务及利息。而2018年上半年的收入中,来自制造分部向汉能联属公司进行销售的收入为零。这意味着,汉能薄膜发电的收入结构已实现改良。

此次业绩大增,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向各地产业园大量交付装备产线,这背后是中国薄膜太阳能装备的大规模国产化需求。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和发展新能源产业。而汉能薄膜发电拥有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交钥匙”解决方案,已经具备将全球最前沿太阳能技术实现国产化装备生产的能力。

上游业务爆发商业模式获认可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通过研发、设计、销售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芯片、GaAs(砷化镓)薄膜太阳能芯片和SHJ(高效异质结)太阳能芯片等高端装备产线,获得190.84亿港元收入。

上游业务的大幅增长,源自地方政府和第三方客户的积极响应。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园,着力打造集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应用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能源现代产业链。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汉能薄膜发电与多个地方的移动能源产业园订立了设备及服务销售合同。

产业园项目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从事大规模薄膜组件生产。据市场研究,薄膜光伏电池及组件的销售量乃受薄膜应用产品的需求增长所带动,而该等产品已获得终端用户普遍使用。

2018年1月至6月期间,汉能薄膜发电的产业园项目客户主要为绵阳产业园、大同产业园及淄博产业园。期内签约的项目,正加紧进行交付并已收到部分回款。

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装备生产线等上游业务相继交付、回款,也显示出地方政府对薄膜太阳能产品的市场充满信心。

目前,汉能薄膜发电正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未来将会签约更多类似的产业园项目。

下游业务显现潜力开拓海外市场

汉能薄膜发电下游业务同样展现出增长潜力。

中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下游业务取得约13.30亿港元收入。这些业务涵盖家庭用户、工商建筑、农村住宅和特色小镇等领域,并打入欧洲市场。

目前,汉能薄膜发电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3700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过900件。

今年四月汉能薄膜发电推出单玻“汉瓦”(HanTile),同月推出市场的“汉伞”(Humbrella),均获得市场积极响应。此外,汉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也相继应用于如太阳能动力船、共享单车、物流运输车、无人飞机、太阳能无人汽车等多个移动交通领域。

据了解,汉能未来还将为产业园项目、第三方客户持续提供装备和生产线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继续扩大下游产品的市场,为集团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