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胡同串子:用快手让文化穿过蜿蜒四九城

互联网
2018
08/15
14:22
分享
评论

一群人围成一团,对视时连忙收起微皱的眉头、露出略显生硬笑容,他们唯一自然的动作,便是排着队在本子上留下联系方式,这可不是什么毕业时的联系簿,而是胡同中的老北京徐记烧饼要关门了,上了年纪的他们甚至都不用微信,希望能用这11位数字牵住胡同中的老友,人群中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咱回见了啊”,但没有听到那句京味十足的“回见了您呐”,而是听到了无声的不舍,这巴掌大的空心烧饼中夹杂了太多邻里情。

图片12.jpg

这段夹在烧饼中的故事,被胡同串子“旗爷”(ID:China-LBJ-1984)用快手娓娓道来,他在视频中说:“这些人可都是老面孔,当大家伙儿看到停业通知时,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烧饼,而是争相恐后的询问要搬到哪儿去,他们在乎的不只是这口美味,更是多年来的情分。”而这只是“旗爷”记录的众多北京文化的一部分,正如主页中所说:“要用自个儿独到的拍摄风格,去触摸老北京的文化底蕴。”

北京的脊梁柱

说到老北京的脊梁,会自然联想到长达八公里的长安街,这条曾被认为世界最长的东西轴线,当然称得上城市脊梁,但真正让北京鲜活、丰满的,更是那烟火气息浓重的弯曲胡同,和早已与胡同融为一体的老北京人。

胡同对于老北京人而言远不止于栖身之地,在“旗爷”的镜头中,记录了东城区本司胡同的一位北京大爷,得知“旗爷”在记录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后,大爷主动提出想和自己的宅子“合个影”,这才有了下面的画面:老房、老树、老人,一切都安静而简单,但又透露出无尽的故事。“旗爷”透露到,大爷得知要用快手记录他们后,从休闲的跨栏背心特意换了一套比较正式的衣服,按大爷的话说:“跟老宅子一起‘合影’,怎么也得体面点,不能因为我给这老房子丢面儿啊。”

图片13.jpg

北京的符号有很多,天安门、鸟巢、故宫……但从先辈们言传身教下来的做人准则与处事道理,才是城市和谐与美好的根基。胡同中的老宅子对于老北京人而言,是数十年的邻里亲情与家族传承的见证者,“旗爷”同样是位见证者,他的快手镜头背后,不止记录了古色古香的胡同文化,还将看不到的精气神儿娓娓道来,一并传承。

“爷”字背后的北京精神

一声“旗爷”,也许会让人感到蛮横与傲慢,实际上,北京的“爷”字可不是字面上的地位与辈分,而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沉稳态度,就像“旗爷”用听似大大咧咧的北京话道出对儿时记忆消失的不舍,即使有着无尽惋惜,也以释然的态度笑对现实。

“旗爷”曾在视频中提到过北京爷的故事:“甭管您岁数大小,北京人过去都称爷,七八十岁的见面叫一声老太爷,五六十岁的是老爷,三四十岁的是大爷,二三十岁的小伙子是二爷,就连3岁的小孩儿也是少爷,这声爷,透着北京人的亲切,透着和谐的邻里关系,是一种富而不躁,穷而有节的为人态度。

这些老北京人可没和新时代脱节,这不,在之前的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大爷大妈们聚在桥下,用传统的乐器演绎独特的世界杯助威曲,时不时地还与过往的路人互动,有用户评论道:“忙碌了一天后看到这么开心的人、听到欢快的曲风,心情真的会变好,大爷大妈们太可爱了。”身处胡同深处的他们,并没有与现代化的城市所冲突,而是将老理儿与热情的态度,融入到“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新北京精神中。

图片14.jpg

快手留住更多的“老北京”

沧桑的胡同中,“旗爷”操着一口京味以独特的视角讲解胡同文化,在他的视频中,能知道不起眼的门钹,实则蕴含着主人的身份与态度,下次路过胡同,别忘了留意下形形色色的门钹。还能懂得北京的砖雕是以精细著称,讲究气韵生动,多用于门楼和影背,这些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在“旗爷”生动的讲解下,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胡同细节。

图片15.jpg

实际上,借助快手记录身边文化的用户原不止“旗爷”,许多人本身记录下身边或者家乡逐渐消失的文化与传统,快手用户“丽丽北京户外”(ID:LL6028666)倾力于北京文化的讲解,清西陵的雄伟壮观、午门除了“斩首”外的更多故事、明十三陵石像背后的“秘密”……,河北的用户“袁建”(yj741125),带更多用户了解河北当地清东陵、避暑山庄等历史建筑,讲述着它们曾经的风光无限。

来自全国各地的快手用户们,将身边的文化记录下来,在快手上“炫耀”、交流着令他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再伟大的建筑都有老化或者消失的那天,但这些珍贵的快手视频,是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延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家乡的文化,伟大的建筑可以震撼人心,细腻的文化同样沁人心脾。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