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越卖越贵,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业界
2018
08/13
09:03
钛媒体
分享
评论

尽管在中国市场仅剩 1% 的份额,三星照旧没有在售价上 " 讨好 " 中国消费者。新发布的三星 Galaxy Note 9 给出了 7499 元的起售价,高配版的价格更是高达 9499 元,再一次刷新了安卓手机的价格高度。

可如果放到手机行业的大环境来看,三星的定价策略并非特立独行,几年前 2000 元档的国产旗舰,如今已经清一色的提升到 3000 元以上的价格。CNET 给出了这样一份统计数据:2016 年至今,三星 Galaxy S 系列的售价已经飙升 15.1%,LG G 系列的价格上涨 14.7%,华为 P 系列的定价竟然上涨了 33%......

智能手机的涨价潮已然是一种普遍现象,Galaxy Note 9 的定价逻辑或许只是新一轮涨价潮的开始,曾经标售 1999 元的旗舰机早已渐行渐远。

供应链的瓶颈和元凶

" 元器件涨价 "、" 人工上涨 "、" 汇率波动 " 等几乎是手机涨价的共识,但往往被忽略的是,大多数手机厂商未能处理好与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在供应链管理上遇到了瓶颈,然后才导致供应链成为涨价的元凶。

比如说供应链升级带来的 " 后遗症 "。历经机海战术、价格战、渠道战之后,一些手机厂商才逐渐把竞争的焦点转移到产品本身," 转型 " 的代价是整个产业链的重新洗牌。2014 年底开始,国内手机供应商、代工厂等产业链的坏消息就不绝于耳,2016 年初终于引发了手机产业链的倒闭潮,国产手机品牌的集体涨价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 " 倒闭潮 " 中存活下来的供应链企业,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升级,由此带来的成本自然要分摊到手机厂商身上,手机屏幕市场就是例证。经过 2016 年、2017 年两年的行业调整,手机面板产线历经产能过剩、成本倒挂、价格崩塌、停线关厂、行业缺货、价格上涨、高世代线切入、价格下跌、定制化全面屏兴起、价格回稳、附加值增加、价格上涨等系列风波,直到目前才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

再比如智能手机配置升级的必然。一边是上涨的需求,一边却在缩减产能,手机厂商和供应链企业往往没有踩在同样的节奏上。仅以涨价最疯狂的存储器为例,智能手机的 DRAM 内存已经从 4G 增加到 6G、8G,存储器厂商对颗粒的需求突然翻倍,在失衡的供求关系下,涨价是注定的结果。同时 Flash 闪存也逐渐从 32G、64G 提升至 128G、256G,加上制造工艺的升级,价格自然有不同幅度的上涨。整个 2017 年,DRAM 内存的涨幅超过 100%,Flash 闪存的价格普遍上涨 30-40%。

" 雪上加霜 " 的是,全面屏的流行也在倒逼智能手机的价格上涨,根据彩晶、华映在财报中透露的数据,全面屏的排单量已经占到产能的六到七成,与传统的手机显示屏相比,全面屏的尺寸增加了 0.5~1 英寸左右,在同样投片量的情况下,手机显示屏的出货量将减少 15-20%,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涨。

当然,垄断是供应链涨价的另一诱因。供应链重新洗牌的过程也是少数派掌控产业链的开始。就好像坊间盛行的一种观点:虽然三星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正被中国手机厂商瓜分,但三星与手机相关的营收却不降反增。譬如在涨价幅度最大的 DRAM 市场,三星的市场占有率在 60% 左右;而在规模逐渐壮大的 OLED 市场,尽管京东方等也在不断扩充产能,三星仍然占据着 95% 以上的市场份额。

内存、屏幕、处理器等核心元器件被少数巨头把持,在手机供应链动荡且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垄断者们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新生产线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何况还面临着技术和专利上的瓶颈,那么一旦断供就会影响产品的上市时间,甚至掌控销量命门改变手机厂商的成长轨迹。这种不平等的供需关系,势必会导致一方对价格的绝对控制。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贸易战、供需不平衡等是手机涨价潮的元凶,可真正的始作俑者还是一线的手机品牌。至少就目前来看,手机产业尚未形成柔性产业链,库存积压和断货的现象交替出现。或许手机厂商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与供应链企业建立更为科学化的合作关系,一同规避风险。

智能手机的 " 消费升级 "

新一轮的涨价潮不能全然归罪于产业链,甚至出现了一种比较 " 极端 " 的观点:按照 CCS Insight 分析师本 · 伍德的说法," 消费者愿意为手机支付溢价,因为手机可以说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电子产品。"

我想,这种有些极端的观点肯定不会让消费者喜欢,却也不无道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业已改变,从 " 需要购买手机 " 转变为 " 需要更好的手机 "。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智能手机也在经历一场 " 消费升级 "。

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 " 创新升级 "。2016 年以前,手机发布会上出现最多的话术就是处理器较于上一代提升了多少,然后是围绕性能提升的一些衍生应用,多数手机厂商扮演了 " 技术搬运工 " 的农夫山泉,由此节省出来的研发成本可谓相当乐观。引用小米招股书中公布的数据,在营销与研发的开支占比中,2015 年分别是 2.9% 和 2.3%,2016 年是 4.4% 和 3.1%," 重营销轻研发 " 的逻辑着实可以降低成本,况且营销对销量还有着更为直接的驱动效果。

不过 2017 年的风向有了转变,全面屏、3D 结构光、屏下指纹识别、快充等技术创新相继出现在发布会上。诸如华为的麒麟处理器、OPPO 的 VOOC 闪充等对销量的驱动不可小觑,毕竟 2017 年以后的销量榜单中,华为和 OPPO 屡屡锁定销量前三的位置。尝到了创新甜头的手机厂商,在技术创新上的动作更为频繁,也在迫使其他手机厂商加大研发投入,这些都是手机成本的一部分。

品质升级则是感知明显的另一面。国内手机市场早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断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和品质,这又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因素。用户对品牌印象的形成,明星代言和广告营销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手机使用起来是否卡顿、手机有效的使用寿命、乃至手感、外观、配色等细节,无不是用户感知品质感的渠道,也在潜移默化中侵染着用户的品牌印象。

如果从 2010 年智能手机普及伊始算起,不少消费者购买过 3 部以上的智能手机,曾经踩过的坑也就成了教训。何况国内用户的换机周期已经高达 22 个月,无疑对品质有着更大的要求。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除了配置上的升级、系统上的优化,如何提高良品率、进行更为复杂的技术测试,都是品质升级的方式,也都是 " 烧钱 " 的地方。

其实还有一个隐形成本,即服务升级。《超时空同居》中有这样一个桥段:2018 年的佟丽娅把智能手机形容为 " 私人助理 ",不仅可以发号语音指令,还可以听音乐、叫外卖,这是 1999 年的雷佳音难以想象的。即便时间的跨度没有 19 年那么夸张,智能手机相比于 5 年前在 " 服务 " 上也是两种画面。

简单来说,5 年前还是 " 叫卖硬件 " 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基于 Android 深度定制的雏形,却也仅仅局限在 UI 上。如今的智能手机可以形容为 " 陪伴式服务 ",需要数据备份、定位的云服务,需要语音唤醒的人工智能助手,需要满足个性化的主题商店,以及紧跟 Android 步伐的系统升级优化,无疑增加了手机厂商的运营成本。

如何让用户为服务付费?这是自互联网诞生就开始讨论的话题,甚至被上升到互联网 " 免费 " 的本质。手机厂商的作为看似有些 " 鸡贼 ",将服务的费用叠加到产品售价上,既保证了用户体验,又摊薄了自身的成本。

写到最后

手机涨价总有一个阈值,但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数字,就算是苹果也在一步步试探。当 iPhone X 给出 1000 美元以上的定价时,外界普遍的态度是嗤之以鼻,可 9to5mac 统计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数据:iPhone X 上市一个月后就一举登上美国智能手机销售排行榜第一的位置,同时在中国拿下了 6% 的市场份额。蒂姆 · 库克也曾在苹果 2018 年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iPhone X 每周的销量都比其他任何一款 iPhone 都要好。

诚然,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涨价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华为、OPPO 等国内手机厂商动辄几千万台的季度成绩已经是最好的证明,特别是在供应链涨价、贸易战、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涨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不过这种理性是建立在价值认同基础上的,或是技术创新、或是产品升级、或是拿出更好的服务和体验,还需要尊重用户心中的阈值。

【来源:钛媒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手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去年底现存最小的手机 Zanco Tiny T1 问世,虽然比一枚硬币也大不了多少,但是可以打电话发短信,YouTube UP 主 JerryRigEverything 为我们带来了这款手机的暴力测试拆解视频,该机到底耐用性如何呢?
新零售
SAR 值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国际上常用这一数值来衡量手机的辐射。据今日 NPU 消息,HMD 现在已经开放了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诺基亚手机的 SAR 值查询。
新零售
在刚刚进行的年度 Inspire 大会上,微软 CEO 纳德拉出席做了发言,同时还现场演示了自己最爱的应用。
滚动
按照惯例,今年下半年,华为将发布新旗舰华为 Mate 20 系列。按照惯例,届时华为可能会推出至少包括 Mate 20 Lite,Mate 20,Mate 20 Pro 在内的三个系列,而现在国外爆料达人 Roland Quandt 透露了部分 M...
滚动
vivo NEX 的上市震惊了海内外消费者,不仅如此,vivo 还展示了全球首款体感游戏手机的工程样机,用户只需将手机投屏到电视,便可畅玩电视大屏幕上的体感游戏。而这一体感游戏商用机型将有望于今年内正式发...
滚动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