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社区GitHub网站花落谁家的问题已经敲定,微软最终以75亿美元迎娶了这位在外界看来无比“神秘”的小家碧玉。尽管此事已过去一些时日,但整个开发者世界,包括全球各地的开源社区尚未停止争议,他们对GitHub“卖身”一事的结果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甚是关心,几家欢乐几家愁。
事实上,在交易谈判的几周里,微软并非是唯一的潜在买家,谷歌、亚马逊也同样向GitHub抛出过橄榄枝。当然,对开发者资源抱有觊觎的,还有苹果。但最终为什么选择了微软?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虽然目前有许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微软欲整合GitHub来缩小Azure云与亚马逊AWS之间的差距,也有认为微软正在拥抱开源以笼络开发者人心。
这些观点只是表象也并非全面,我们尝试从GitHub的本质、开发者世界的哲学以及科技公司的格局差异几个方面来揭开GitHub收购案背后的逻辑
GitHub本质的双重属性:软件工程和开源哲学
GitHub不是一般的社群网站,它在开发者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有着双重属性:软件工程的工具性和开源协作的社交性。这种特殊的本质决定了GitHub收购案的影响力要远大于之前的领英,尽管后者的交易金额要远高于前者。
出版于1975年的《人月神话》一书被开发者奉为软件工程学的“圣经”,该书的中心思想指出,软件开发人力投入与完工时间并非呈线性关系,在进度落后的情况下追加人力,往往造成项目进度更加落后。因为开发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抽象思维,就像让一群风格迥异的画家在一起协作,其沟通成本极高,效率极其低下。该书的作者于1986年在IEEE发表了经典论文《没有银弹》,以此表达对于软件工程学上这个重大难题的无奈。
后来的软件史发生了变化,上世纪90年代开源运动兴起,软件开发的协作模式发生了变异。1997年,著名程序员埃里克••雷蒙德发表长文《大教堂与市集》并出版成书,该书在开源社区引发震动,被程序员奉为圭臬,雷蒙德由此名声大噪成为开源运动的精神人物。
《大教堂与集市》从开发者哲学的角度阐释了自由软件开发模式的裂变,这种哲学此后进一步演化,后来人习惯将“大教堂模式”直接对应微软的工程团队,在那个年代,微软甚至成了“大教堂”的代名词。相对应的“集市模式”有别于专属团队管控的软件项目,源代码在开发过程中面向互联网公开,让足够多的人看到源代码并参与协作,让软件错误无处遁形。
GitHub是通过Git进行版本控制的软件源代码托管网站,它和Git的关系相当于联机平台和单机工具。版本控制是软件工程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GitHub的工具性体现在质量保证和缺陷跟踪管理上,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利器。除此之外,GitHub另一个重要属性是集成了开发者群体的社交功用,而这种特殊的社交是建立在开源协作之上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集市模式”。
开源的目的是消除软件错误,提升软件质量。如今GitHub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有着2800万注册用户和8500万个代码托管库。GitHub的壮大验证了软件史的变迁,不得而知的是,当《人月神话》的作者看到今天开源力量之大,协作人数之多时,是否会重新考虑软件工程史上“没有银弹”的结论。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天荒地老的传说,而开源的成果仍在细水长流。
GitHub是一个杠杆,微软有着不得不买下它的理由
GitHub收购案引发了一部分开源人士对微软此举的抵触,原因一来微软曾是“大教堂模式”的代表,这与开源哲学相悖;二来仍有许多开发者因鲍尔默时代微软对开源的敌对态度耿耿于怀。尽管纳德拉治下的微软已经表现出极大诚意,从.Net开源到VS的开放,微软迄今为止是GitHub上最大的源代码贡献者。但是现在,面对最大的开源社区,微软需要赢得更大的信任。
据消息人士透露,微软的报价超过了GitHub年收入的25倍,也正因此让除自己之外的最大潜在买家谷歌公司瞬间退让。
为什么微软非得吃力讨好开源社区并不惜重金收购GitHub,而不是像谷歌、苹果这些同行之前那样只在GitHub上托管源代码,直接收购显得可有可无?毕竟开源社区不是普通消费者,也不像领英上的职场社交,而是一个极难伺候的开发者群体。这背后必然有着微软有着不得不买的理由。
微软Windows曾经是PC时代的统治者,而到了移动时代成了苹果iPhone和谷歌安卓二分天下的格局。这里有一个本质区别,这个“本质”并非指PC和移动的关系,而是Windows作为微软最大的生态,与iPhone/安卓相较,它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姑且把它称之为“杠杆”。
知名科技博客stratechery的作者本•汤普森提出一个“比尔盖茨线”的概念,平台、开发者、用户是自下而上的连接关系,用户为开发者提供的服务付费,开发者伴生于平台,平台生态得以健壮。从这个角度来看,汤普森认为Windows操作系统可算得上“终极平台,”因为在其之上曾诞生了诸如Steam这样的超级第三方。
汤普森还认为苹果iPhone和谷歌安卓并非真正的平台而是聚合器,特别是苹果app store的存在使得iOS平台降到了“比尔盖茨线”之下,这使其成为用户和开发者关系之间的中介者。由于聚合器控制了平台的经济收入,它成了第三方开发者不得不为之聚拢的磁极。
这类知名的聚合器除了app store,还有谷歌的Chrome以及Facebook。虽然微软也有Azure云,但是其聚合开发者的数量级远不如前者。
在当下的业界格局中,云、AI这些领域伴生着新的核心竞争价值,而微软在其“智能云、智能边缘”新战略部署下需要更多的开发者助其构筑生态基础。虽然Windows平台有着数量庞大且廉价的开发者群体,但是新兴领域的开发者却极其昂贵。
开发者能带来用户,用户为开发者付费产生收益。因此,一个没有用户的平台是没有未来的,而GitHub正是一个可以撬动用户的杠杆,因为它上面聚集着数量巨大的开发者。GitHub对于谷歌、苹果并非是强需求,因为它会和后者本身拥有的聚合器“撞车”;而最需要这支杠杆的,是微软。
这就是微软不得不以75亿高价收购GitHub的原由,直接购买消费者比起利用杠杆要贵得多。
最后以领英被收购后迄今的情况来看,微软未来极有可能赋予GitHub原有的独立运营与开放风格,并在不久后为其赋能云服务和生产力。
GitHub不是一般的网站,它是开发者社群,是开源社区,是2000多万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人。收购GitHub意味着微软必须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希望微软与GitHub的联姻天荒地老,也祝愿开源事业能够细水长流。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陈徐毅 高级工程师,科技专栏作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主流期刊《通信世界》、《微型计算机》、《创意世界》、《中关村》等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