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 陈欧的街电还能走多久业界

砍柴网 / 凤凰网 / 2017-09-15 14:56
近日,由于被传不给服务商结款、资金短缺、融资失败等问题,街电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此前接连发生的“创始团队离职”风波、母公司聚美优品股东质疑其市场份额真实性...

陈欧的街电还能走多久

近日,由于被传不给服务商结款、资金短缺、融资失败等问题,街电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此前接连发生的“创始团队离职”风波、母公司聚美优品股东质疑其市场份额真实性的事件一度让街电显得有些局促。尽管该公司CEO原源通过社交渠道晒出街电6.5亿元的银行账户存款,但并没有打消人们对这家企业和对共享充电宝行业未来的疑虑。

有钱还是没钱

最近,微博上有自称是街电北京服务商的网友爆料,街电新一轮融资可能失败,因为他做了两个月的服务商,却遭遇了种种问题。

这名网友称,街电北京服务商在今年6月跑下上万家商户,但最后结款的商户不到50%;虽然与街电签了一年合同,但到第二个月街电就称客户太少要求单方面解约;全国连锁店面主动要求合作,街电却拒绝了,理由是各个城市各自为政,连锁企业没办法结款;商户申请通过已经半个月,却迟迟见不到共享充电宝的机器。此外,他还表示,街电给服务商强塞客户。

对此,街电发布声明称,街电会通过合同约定指标来考核服务商并结算款项。对于没有结款的服务商,街电表示是因为该服务商没有及时提供发票,在该服务商补齐相关材料后,街电已经进行了全额支付。

而就在这件事被曝出的前一天,街电的母公司聚美优品遭到股票持有人美国恒润投资公司(Heng Ren Partners)主管合伙人Peter Halesworth公开提出的一系列质疑与指责:包括聚美优品暂停有意义的股东交流已有22个月;聚美优品CEO陈欧提出以7美元/股价格私有化导致后续一系列错误;以及将IPO募资用于非核心业务的投资。

投资的非核心业务之一,指的就是聚美优品花3亿元投资的移动充电宝项目街电。 于是,陈欧在微博上对股东的质疑一一进行了回应。提到街电项目时,他表示“街电团队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80%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了市场第一的品牌认知度,绝对领跑共享充电市场”。同时还提到自己投资街电的“良苦用心”——“这些投资与聚美在获得终端客户及流量上面起到非常大的补充作用,将会是聚美平台流量和品牌巩固的重要环节。”

不过,聚美的股东“二进宫”直指“陈欧宣称街电已经占有了80%的市场份额没有第三方数据验证”。

北京商报记者就街电的融资和市场份额情况致电该公司,但多次拨打电话都无人接听。

其实早在今年5月底,就有消息曝出街电创始核心团队离职,陈欧公开信间接证明了这个消息,并表示是“正常流动”,他同时透露之前注资的3亿元已经花完,接下来聚美集团拟向街电再投资1亿美元。

共享还是租赁

共享充电宝成为进入到2017年后,第一个被吹起来的风口。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5月中旬,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创业项目有22个,参与的投资机构超过38家,行业融资总额超12亿元,而30天内集中披露的融资超9亿元。

据了解,目前共享充电宝多采用和共享单车类似的押金支付模式。以街电为例,用户凭借芝麻信用分600分以上即可免押金借用街电共享充电宝;租借的充电宝1小时内免费使用,超过1小时后1元/时,当日10元封顶;信用分不足600分亦可支付100元押金,充电宝成功归还后,押金可随时提现并退回账户。

街电充电宝多分布在人流大的地点,包括餐厅、酒吧、体育场等,提供充电站,每个充电站提供多个充电宝,用户可以直接用这些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或是借走充电宝,随后在其他充电站归还。

不过,对于街电这样的共享充电宝模式到底是共享还是租赁,业界说法不一。经济学家郎咸平评价共享充电宝就是“租赁生意,没有任何创新”。在他看来,真正的共享充电宝应该是:人们花60元买一个充电宝,为了赚取1元的共享使用费,要送到指定地点,交通费都不止1元。“到最后充电宝又是跟共享单车一样,是由自营公司做的租赁业务,根本没有‘共享’。”郎咸平说。万赞全网快充创始人郭显秋称,本质上,中国暂时没有共享经济,仍然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便捷租赁服务,专车如此,共享单车也是如此。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则直言:“企业并不需要关心是租赁还是共享,而是应该要关心这些产品与服务是否能够打到用户痛点,是否能为企业赚到钱。”

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业务,市场竞争无处不在,包括彼此之间的官司之战。5月17日,来电公司将街电公司诉至深圳中院,索赔6000万元;6月6日,来电公司再将街电公司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索赔600万元。

陈欧随即反击。7月,西瑞尔公司将来电公司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索赔300万元,而西瑞尔公司的单一股东是聚美优品,法人代表正是陈欧,这也被认为是陈欧和街电的自保,目前相关判决还未裁定。

自杀还是自救

对于陈欧来说,投资街电这个项目,最终的结果如何,尚且难以预测。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共享充电宝到底能不能赚钱是个争议点。不少人认为,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一样,市场需求量高,回本只是个时间问题。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称,自己在入局之前曾花了10万元进行消费者调研,发现虽然有些消费者会自带充电宝,但他还是发现很多消费者即使自己有充电宝,也还是会忘记给充电宝充电。因此,他认为共享充电宝总会有一定的市场。

但在郭显秋看来,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等产品不一样,充电宝是特别高频、特别追求时效的东西,一天至少用一次甚至多次,手机没电了是不能等的,不可能手机没电了跑去租赁充电宝,还是随身携带最放心,而且充电宝随身携带也很方便,不存在共享单车那样不便携带的问题。此外,充电宝价格不贵,大多都在300元以下,持有成本很低,按照10元/天的租赁价格,300元只能用30天,还是买一个划算。

“因此,目前来电、街电等租赁充电宝公司,只是对应急使用场景的一种补充,恰好忘带充电宝,恰好手机没电,恰好可以租赁就租一个,这三种恰好组合在一起概率实在太低了。” 郭显秋称。

而对于街电来说,该公司面临的命运似乎并不那么顺利。7月公开数据显示,街电铺设的柜机超过20万台,充电宝数量为139万个,共有292万用户借用充电宝,最高日订单过22万。按客单价1元计算,一个百元左右成本的充电宝大约要数月才能回本。若是按照陈欧自己在微博所说,其充电宝造价200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那么街电的回本周期则要更长。

相较街电,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似乎要显得财大气粗些。来电科技除了传统的投资机构外,还有腾讯背书,在线下扩张的时候都会起到推动;充充公司拿到政府的基金投资,也在线下扩张中极具优势;而最大的黑马则有可能是美团,因为美团旗下合作的线下商家不仅海量,而且容易跟传统的业务形成联动,扩充市场相对容易。

但是街电如今背靠的聚美优品,内部外部争议不断,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不及往日。2016年2月17日,陈欧和管理层及投资人提出以7美元/股作价,将聚美优品私有化,退出美国股市。这个回购价格跟当初22美元/股的发行价相比,惹来中小股东们强烈反对和不满。私有化事件最大的影响表现在股价上面,市值缩水至目前的20亿元左右,跟当初最高370亿元的市值相比,很难想象是同一家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互联网以及流量红利确实正在消失,包括聚美优品在内的所有电商网站都急于寻找下一个流量入口,通过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能否用这种新生事物来实现倒流的目的还有待验证,但聚美优品则没有更多退路,而且留在账面上的钱确实烧不了多久。

“历史总是类似的,从直播大战、单车大战、打车大战等来看,资本对行业的加速效益已经越来越快,行业洗牌也越来越快。”朱啸虎认为以前行业需要经过三四年才能洗牌成功,而现在共享单车领域的洗牌可能只需要一年左右。充电宝则更快,可能在半年内格局就会逐步固化。而经过市场洗牌后,街电是否还能留下,仍是个未知数。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