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今日头条真的能改变媒体生态吗?业界

财经网 / / 2015-09-09 14:39
9月8日,今日头条在中国电影导演中心举办了关于头条号的创作者大会,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在畅谈一番新闻媒体理想之后,表示头条从今之后要开始重视内容生产,并对自媒体进行...

9月8日,今日头条在中国电影导演中心举办了关于头条号的创作者大会,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在畅谈一番新闻媒体理想之后,表示头条从今之后要开始重视内容生产,并对自媒体进行大力扶持,帮助自媒体更好的变现,让他们能够体面的活着。不过这场盛会除开今日头条当下已经取得的成绩,其背后关于深藏的隐忧倒确实不少。

一、焦虑的今日头条,个性化成为主流

在会上,张一鸣公开了今日头条相关的数据,到目前为止,今日头条的累计激活用户已经达到三亿,日活跃用户三千万,月活跃用户超过七千五百万,头条每天的文章阅读总数是5.1亿,更重要的是由头条号文章每天贡献的阅读数是3.7亿,占比73%。

乍眼一看这是一份相当出色的数据,国内目前很少有应用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今日头条这样一家独立于巨头之外的创业公司来说殊为不易。但眼下的市场环境相比去年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传统的四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相继在其核心新闻客户端产品上添加了个性化推荐的功能,虽然他们相比今日头条在推荐技术上还稍有不如,但在内容上四大门户积累的领先优势,也并非今日头条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赶超。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腾讯在新闻资讯上的动作,先是在腾讯新闻客户端处加上一个“关心”页卡进行初步试水,之后更是推出独立应用天天快报,而天天快报正是腾讯狙击今日头条的核心产品。此外天天快报还直接增加了接入抓取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功能,这对今日头条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

其次,凤凰网、小米以及同样主打个性化推荐的一点资讯,三者的强强联合给今日头条制造了不小的压力,一点资讯创始团队有雅虎研究院背景,科班的出身使得他们对个性化推荐相比今日头条了解的更深。今日头条在过去一年种种产品更新都有抄袭一点资讯的影子。借助小米的预装渠道,一点资讯已经成为今日头条强有力的对手。

最后,这或许可能对今日头条来说是无法迈过的一道坎。搜索引擎巨头百度旗下的百度新闻也在着重推出个性化推荐。今日头条虽然聚合到足够多的内容,但其在竖立用户兴趣模型上仍然有所欠缺,比如购买,阅读,社交关系等,这些都是今日头条所欠缺的。而百度新闻则背靠百度,数据积累绝对不是问题,在可预期的未来,百度新闻的想象空间明显比今日头条也大很多。

这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应用商店、视频网站、音乐网站都在推动推荐引擎技术的发展,上面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一件事情,个性化推荐不再专属今日头条,而是变成移动互联网的一项主要功能。今日头条虽然有先发优势,但眼下其无疑已经是四面楚歌。眼下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主流,虽然技术上各家会有所差距,但用户的感知并不是十分强烈。所以接下来比拼的还是优质内容,这也是今日头条不得不对内容创作者进行大力扶持的主要原因。

二、张一鸣的无奈,被迫承认内容重要性

身为一个有理想的技术男,张一鸣对技术拥有一种盲目的痴迷,在早前的各种公开场合,张一鸣对外释放的信号都是,我们是一家技术型公司,我们不需要小编,光靠技术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推荐......但是在此次发布会上,张一鸣上台在开场白结束之后,给此次发布会的基调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其实今日头条不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更是一家“技术+内容”的公司,所以它跟内容的创作者是一个共赢的生态关系。

张一鸣表示,头条现在其实有一个创作平台,在过去一年中迅速发展,并且这个平台上每天创作的内容已经贡献到占到总阅读数的73%。目前头条号的账号数量超过35000个,其中“媒体+机构”超过9000个,自媒体帐号数超过26000,单日发布文章数超过3.2万。

这个数据相当惊人,但这无疑和张一鸣个人的理想相去甚远。我们知道今日头条头条号所有的文章需要经过人工审核,这些内容经过人工审核之后,才得以被平台推荐。每个账号在一开始就会被设定不同的权重,不同的等级,可以说在文章还没开始推荐之前,人工因素就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头条号内容数量不断的增加,今日头条的编辑和审核团队日渐增长。据笔者了解到,眼下今日头条的编辑团队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扩大了接近5倍以上。与此同时,内容审核把关团队增加的就更多。内部相关人士透露,为了节约成本,未来这些团队都将会被转移到天津。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日头条已经放弃了纯粹的个性化推荐,而开始大力引入人工因素。而这显然会陷入其他内容平台相似的死循环,这也意味着张一鸣的技术理想被迫放弃。

三、利益纠纷隐忧,版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其实,头条号的诞生和今日头条的版权问题一直息息相关,一开始让内容生产方入驻主要目的就是寄希望这些头条号能够解决版权问题。当媒体大量入驻今日头条之后,诚然依靠平台确实帮助这些媒体解决了最苦恼的内容分发困局,但在利益的分配上,今日头条却并没有做出足够的姿态。

在此次发布会上,今日头条宣布头条号将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将在未来一年内确保至少1000个头条号创作者,单月至少获得1万元的保底收入。这些政策只是针对头条号,但对媒体的支持却绝口不提。

而就在不久前,还爆发了今日头条与楚天都市报之间的利益纠纷。楚天都市报表示今日头条盗取他们的内容,但今日头条却表示楚天读书报早已经入驻了头条号,今日头条平台上已经有数千家媒体入驻,并没有侵权。

关于这件事情不想进行过多评价。到底谁对谁错,本人也无法证实,但楚天都市报的内容被今日头条平台使用之后,其本身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可预期的未来,随着今日头条的成长,相信和媒体之间的版权纠纷还将爆发。接下来,今日头条如何衡量和媒体之间的利益分割,将会是一件令其头痛不已的事情。

四、劣币驱除良币,低质的媒体生态

今日头条的推荐机制决定了很多生产高质量内容的自媒体其实在头条并不能受到很好的待遇和流量。反而一些写段子,标题党可以大火,这其实会劣币驱除良币,大家不愿意生产优质内容。

冯大辉在近期的《别这样替自媒体变现》一文中这样评价到:

娱乐新闻、明星八卦、社会新闻… 在所谓「智能」的推荐机制下,几乎总是能获取最高的浏览量,这就是大众的口味。而稍微严肃一点的内容,其实并不那么受欢迎。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剩下的就是一些擅长复制粘贴的家伙,把一些内容改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就行了。而真正认真写作的人其实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别说作者了,就是「今日头条」自称的给一些网站带去大量的流量,你没看那几个都是什么垃圾网站? 混球时报之类的,那是严肃新闻么?

头条号单日发布文章达3.2万篇,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应对如此庞大的内容审核工作量,所以真正的好内容想要寄托人工筛选脱颖而出,其概率大体上和中彩票差不多。绝大多数文章还是要依靠符合大众审美的所谓推荐引擎。这种引擎带来的只能是低质的媒体生态。

在头条号扶持之下,投机取巧的内容生产者有了一个继流量之外更重要的生产垃圾内容理由,那就是收入分成。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利益驱动之下,我想很难再有人静下心来生产内容。

五、控制的野心,孵化器其实别有用心

今日头条副总裁赵添在发布会上表示,“据说自媒体创业存活率不足1%,朋友你觉得你如何?”,其实这句话某种程度上彰显是其对自媒体生态的不了解。自媒体在我看来可能是创业成功率最高的行业了,内容生产者只需花费时间进行产出,一定程度上坚持一段时间总能获得一些回报,大部分自媒体又只是因为兴趣在生产内容,存活率不足1%无疑有点耸人听闻。

然后紧跟着赵添又表示,“群媒体的发展会继续到下一个阶段,从编辑部到一个公司的阶段,到成立公司的时候需要创作以外的东西,需要场地,需要跟业界做更多的交流,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服务,而这些东西都会分散你创作的专注度。头条为大家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孵化器。”

看上去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资源提供,但我首先想说对内容生产者来说其实可能并没有太大作用。试想一下,今日头条凭什么会免费给场地、流量等资源对内容生产者进行扶持,入股可能将会是合作的第一步。

这让我想起了腾讯孵化一些游戏公司一样,腾讯给一些游戏公司流量和用户的扶持,前提是腾讯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入股,或者有一个较为夸张的分成比例。随着这些公司的成长,腾讯所获得的利益最大。这个道理对入驻今日头条孵化器的内容生产者来说同样适用。由于今日头条没有粉丝概念,内容的推荐与否将会完全取决于平台。

一个早前日均文章阅读数在50万的头条号,如果那天发布了几篇商业性稿件,可能阅读数会直接锐减到几千。这本质上就是今日头条并非一个高频应用,订阅账号的粉丝对内容生产者本身来说意义不大。所以,到最后创业者将会完全被今日头条所控制,形成强烈的依赖。

当然,平台愿意给资源扶持内容生产者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我觉得并不能只拥抱一家,这可能就会造成一种排他性。想想当年的中国好声音,因为版权被腾讯独家买断后影响力的下降,我们或许该反思了。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