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O2O”硝烟之下,互联网金融成援兵业界

砍柴网 / 刁小虫 / 2015-05-14 15:32
在最近几月中,“上门O2O”大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仅有BAT巨头在擂鼓扬旗,更有各类型互联网企业竞相吹响号角,俨然成了一场互联网世界大战。就在这硝烟弥漫、难分胜...

在最近几月中,“上门O2O”大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仅有BAT巨头在擂鼓扬旗,更有各类型互联网企业竞相吹响号角,俨然成了一场互联网世界大战。就在这硝烟弥漫、难分胜负之际,各方又不约而同召集援兵加入战场——5月8日58同城公示了其金融发展战略并推出“58钱柜”,5月11日小米发布了“小米金融APP”和“活期宝”,而就在近期美团也成立金融发展部并开始对外招聘,各方的“互联网金融兵阵”在O2O战场上亮剑了。

互联网金融缘何成“上门O2O”大战援兵

任何一张战役,如果想要胜得漂亮,绝对不会仅依靠一支奇兵孤军作战,必然会调动多股兵力,实现包围围剿。

更何况在这场“上门O2O”战争中,互联网企业们所谓的奇兵如58到家、美团到家、京东到家、小米生活、阿里巴巴淘生活、腾讯微信城市服务等,基本都是趋于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借助其他兵力来维系自己的战斗力,于是大家纷纷将主意打向了互联网金融,希望依托互联网金融来覆盖用户或商户的深层需求,驱动服务的完善性。

其实,在“上门O2O”的风口之下,做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互联网金融促进“上门O2O” 平台闭环的形成

O2O(Online To Offline)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寻找消费者并完成交易行为,然后再将消费者带到线下,如现实的商店中,完成具体服务的提供。由此可见O2O的核心在于在线支付,一旦没有在线支付,其中的Online环节不过是替他人做嫁衣。

如今的“上门O2O”较之从前的“O2O”已经从信息交易变成真正的生活服务,其中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行为也更加丰富。而在线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急先锋已经不能满足这种改变,随着消费场景和消费行为的丰富,理财、网贷、保险、资本对接等才能更大程度地解决越来越细节化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58到家”作为几大重要“上门O2O”平台之一,囊括了家政、美容、搬家、按摩等生活服务。而58金融则通过各种贷款产品——如已经推出的“58消费贷”和将在未来推出的“家政小额贷”、“商家贷”等为平台上的所有用户和商户提供金融服务,进而介入到用户和商户的交易环节中,最终实现“58到家”乃至“58同城”整个平台的业务闭环。

由此可见,与战争们之所以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阵图,就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参与进整个交易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和挖掘到用户和商户隐藏在交易行为中的深层需求,进而覆盖并打通全平台服务脉络,并提供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全平台生态闭环。

互联网金融依托三类大数据为“上门O2O”发展保驾护航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无论是发力金融还是发力O2O,都必然会通过对己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来确定产品的最终特点,这种特点遗传自初始平台,具有DNA的延续性,而各互联网企业初始平台的属性不尽相同,其依托的数据类型也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其代表是小米金融。小米通过互联网渠道和互联网思维售卖手机,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它能够直接与用户对接,获取到用户在各种手机使用场景中的行为。小米金融总经理王安全表示:“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最好的信息收集终端。以小米手机为例,小米基于MIUI本身拥有的1亿用户,加上生态链上的多个产品线,能够获取的数据密度、纬度都很大,而手机中的位置信息、用户行为信息、消费信息对于金融行业都十分重要。”

第二类是基于电商交易数据,其代表是阿里的蚂蚁金服。阿里的宗旨是助小企业开拓市场、为个人提供零售平台(创业平台)、给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且价格实惠的产品选择,这些交易活动所积累的数据庞大而可观,能够反映出行业景气指数。而蚂蚁金服同样是以小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为主要用户群,它继承自阿里的大数据恰恰可以为其用户定制精准服务,可以说大数据就是蚂蚁金服的核心。

第三类是基于消费场景数据,不言而喻,其代表是58金融。58金融以分类信息提供的租房、买车等消费场景数据为基准搭建起来的金融服务,可以将用户的消费活动和金融活动从头到尾紧密连接起来,而这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也会反过来对平台各业务线的发展达到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以各自大数据为参考维系搭建起来的金融产品在基因上天然就与其O2O产品亲近。这种天生的数据优势不仅会令金融服务体验流畅而亲切,也会使金融服务与O2O服务达成协同呼应,增加用户粘性,从而为O2O的发展保驾护航。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