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百度云智大会的 “AI + 智能硬件” 专题论坛上,极客公园创始人 & 总裁张鹏、百度智能云副总裁兼百度智能云泛科技业务总经理张玮和 DPVR CEO 陈朝阳进行了一次会谈,探讨了 AI 眼镜及智能硬件行业的新方向。
DPVR CEO陈朝阳在圆桌论坛中直言:“传统硬件是以功能为核心,拼参数、堆配置;但AI硬件是以场景价值为核心,要让技术落地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地方。” 他提出的“共生互补”、“AI陪伴”、“主动服务”等理念,不仅戳中行业转型痛点,更为智能硬件的进化勾勒出清晰路径。
从功能叠加到场景共生:AI硬件的定位重构
传统硬件时代,“参数竞赛”是行业常态——摄像头像素从千万级跃升至亿级,屏幕分辨率从1080P升级至4K,VR设备也一度陷入“比分辨率、拼刷新率”的循环。但在AI技术介入后,硬件的核心价值维度发生了根本变化。陈朝阳结合十年行业经验感慨:“当年很多喊着替代手机的创业者,最后都被手机生态收编了——与其硬碰硬,不如在垂直场景里做手机做不了的事。”
正是基于这种洞察,他提出了“共生互补”的核心定位:“AI硬件与手机之间是共生互补的关系,手机是主,AI硬件是辅;手机是通用的,AI硬件是垂直的。”这种定位打破了“取代手机”的执念,转而在细分场景中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以户外场景为例,用户徒步时双手持杖、手机入包,传统拍摄设备完全无法满足记录需求,而大朋AI眼镜46克的轻量化设计与第一视角拍摄能力,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百度智能云张玮也观察到类似趋势:“可穿戴设备正在增强人类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无论是频度还是深度都有突破。”这种场景化的精准切入,让AI眼镜在手机的强大生态外,找到了独特的生存空间。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服务:交互逻辑的范式转移
传统硬件与用户的关系,本质是“命令-执行”的单向工具关系——用户按电源键开机、点拍照键记录,硬件只做机械响应。而AI技术赋予硬件理解与预判能力,使其升级为“沟通-反馈”的双向互动。陈朝阳强调:“AI硬件时代,我们希望它成为陪伴型伙伴,底层是沟通与反馈,不是‘我命令你执行’,而是‘它懂我需要什么’。”这种关系重构,集中体现在两大创新功能上:
其一,是“AI记忆外挂”能力。陈朝阳形象地对比:“人类记不住高铁班次、会议细节很正常,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场景化的记忆;但AI可以做‘全量备份式’记忆,成为用户的‘数字记事本’,需要时随时调取。”用户可随时唤醒AI查询:“上周三与技术供应商的会议内容”,系统能精准回溯对话细节、任务分工甚至现场照片——这种能力让硬件从“工具”升维为“数字大脑”,重新定义了价值边界。
其二,是“AI主动摄影师”功能。区别于传统相机“用户触发才拍摄”的被动逻辑,该功能通过环境光变化、心率波动、GPS位置等多模态数据,自动识别“高光时刻”并抓拍。陈朝阳举例时满是共鸣:“以前去演唱会,大家都举着手机录像,全程盯着屏幕,根本没好好看舞台——现在有了AI主动拍,用户终于能‘专注享受风景,把记录交给AI’,这才是硬件该有的温度。”这种设计彻底解放了用户注意力,让记录行为从“刻意为之”变为“自然发生”。
从一次性交易到长期价值:商业逻辑的迭代升级
AI技术不仅改变产品形态,更重塑了硬件的商业模型。传统VR设备曾面临“高研发投入、低使用频次”的尴尬——陈朝阳坦言:但AI眼镜通过全天候佩戴、高频交互,彻底打破了这一困境。
但陈朝阳也特别强调了商业逻辑的合理性,“AI能够实现后向付费,增值服务,它的前提,它的沟通,它的陪伴一定要有效,而且要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是真正可被衡量的。”
大朋AI眼镜的创新实践,为智能硬件行业提供了清晰范本。这款重量仅46克的产品,通过索尼IMX681传感器、三重影像算法等硬核配置,实现了户外拍摄的专业级表现;借助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构建了"HeySunny"语音助手等AI交互能力;更以1599元的亲民定价(首发优惠加国补到手1189元起),推动AI技术的普惠化。当硬件真正成为理解用户、陪伴生活的伙伴,智能穿戴设备的爆发期已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