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有助于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新的动能。」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宏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 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作用, 意义重大。
作为来自信息通信产业和中央企业的一名代表, 刘宏志认为,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 展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为数字乡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农村产业升级逐步加快, 特色电商兴起推动农产品上行, 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农村数字生活需求巨大, 农村居民在视频安防、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数字化需求不断增强。
聚焦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 刘宏志代表提出「推进五个升级」的建议:
一是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升级, 筑牢乡村振兴网络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建议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 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发挥国有企业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 加快在农村地区「双千兆」网络部署, 规模推进农村地区 5G 网络建设, 推动千兆光纤网络向有需求、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延伸, 实现城乡「同网同速」。
二是推进数字乡村平台载体升级, 构建服务「三农」数字生态。
数字乡村服务平台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建议发挥平台载体作用, 促进服务「三农」的平台互联互通, 实现入口互通、农户互通、服务互通、数据互通, 打破「信息孤岛」,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平台汇聚作用, 通过汇聚产品供应方、服务提供方、需求消费方、应用开发方, 建强数字乡村平台化服务产业链, 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治理全方位需要, 例如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安乡村监控、老幼视频看护等服务。发挥平台数据驱动作用,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汇聚分析, 提供精准服务, 让数字化、AI 等充分赋能乡村数字全图景。
三是推进数字乡村生产方式升级, 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建议加快智慧农业技术推广, 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发展精准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调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数字化, 支持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农产品的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 提高产业链效率。加快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 深入实施「数商兴农」, 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帮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 减少流通环节,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是推进数字乡村生活方式升级, 满足美好数字生活需要。
利用数字化手段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推广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 为农村学生提供与城市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医疗资源质量,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通过视频诊疗、在线健康咨询等方式, 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推动智慧医疗设备的应用, 如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实时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文化资源质量, 利用数字技术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如云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 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
五是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方式升级, 保障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 做好乡村服务「最后一百米」。推动在线公共服务, 如涉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便民服务项目的协同化、在线化, 提升农村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人居环境改善, 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网络, 实时监测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 确保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智慧党建建设, 深化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化建设, 丰富党建信息化综合平台功能, 加快基层党组织「上云」, 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来源:天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