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与微软合资,对国产系统无疑是重击业界

腾讯科技 / 孙永杰 / 2015-12-19 18:44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微软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科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面向中国政府部门以及国企用户提供的新的或...

中国电科与微软合资,对国产系统无疑是重击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微软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科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面向中国政府部门以及国企用户提供的新的或定制版操作系统。根据协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4000万美元,其中,中国网安母公司中国电科持股51%,微软持股49%。由于这是微软首次在中国与中国相关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所以在业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甚至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借此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国自主操作系统不再是梦。

不知业内看到这个合作有何感想?至少从合资公司占股的比例看,让我们想到了今年浪潮与思科签署的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首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以及5月的惠普卖掉华三加上中国惠普的服务器、存储、服务等业务与清华紫光集团合资成立的“新华三”(紫光占股51%,惠普企业占股49%)。对于类似的合作,媒体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是双赢,甚至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能让这些IT巨头与自己合作,是自身创新和技术已经崛起的表现。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看看与之合作的对象,微软、思科、惠普,它们的主营业务分别是操作系统、网络及存储设备、服务器和存储等,联想到之前在中国ICT产业因“斯诺登事件”引发的“去IOE”风潮以及中国大力主张的ICT关键应用领域和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创新政策,上述外企的产品无疑均在此列,而从业绩表现看,恰是在这个时期,下滑比较明显。

例如思科,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受益于中国对网络市场的大量投资,思科在中国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然而这一情况在2013年斯诺登事件后发生了逆转,思科在华业绩急转直下,并持续下滑至今。IDC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思科在中国网络设备销售额仅为2013年上半年的81.3%,市场份额从28.5%下降到了19.4%;与此同时,中国整体网络市场增长了19.5%,华为、锐捷、中兴等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从27.2%提升到了46.3%。

而惠普的服务器、存储等业务也因受到“去IOE”和联想并购IBM x86服务器(变成中国企业的业务)的影响出货量和营收不断下滑,至于微软,除了受到一贯中国市场盗版(主要是个人用户)影响,以中国自主操作系统替代微软Windows的呼声一直未断,并在此期间不断加码,甚至有的政府部门和国企在采购中已经开始放弃Windows。

种种迹象,让这些外企意识到,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政策的变数与影响力和公平的市场竞争力几乎同等重要。而采用合资的方式,尤其是中方控股的方式,不能完全说将政策的变数与影响力变为正,但强大的负面作用已经被稀释,这恐怕才是这些外企与中国企业合资的主要原因。反过来看合资的中国企业,几乎多少都具备国资背景,至少有的企业具有很深的政府和国企市场的根基。

我们在此并非否认我们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但从我们仍需要和人家合资看,我们恐怕最需要的还是人家的技术,也就是我们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依然缺乏核心竞争力,最典型的就是上述中国网安(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的合作。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自主操作系统真的可以市场化,又何必要与微软合作弄个什么所谓的定制版呢?而提及定制版,业内马上想到的就是目前在移动市场中,我们中国企业的所谓定制版Android,尽管UI上五花八门,但最底层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人家谷歌(微博)手中。由此这种合资方式变和博弈的第一可能就是不会从实质上提升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反,由于所谓的借鉴和合作,有可能会迟滞中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尽管上述外企均在中国有自己所谓的研发中心,有的甚至声称中国市场是其重中之重,但只要看下它们营收占中国的比例,就知道,这只不过是说辞而已。例如思科,其中国市场的营收仅占其全球营收的3%左右,至于微软充其量在10%左右。而这些决定了这些企业怎么可能会将最新、最核心的技术通过合资的形式与中国企业和参业分享呢?

其次,从市场的角度看,由于采取了合资和中方控股的方式,在规避了上述中国市场最具杀伤力的政策风险之后,或利用中国相关合资企业的本地市场、关系、资金等优势,在自己躲在幕后的同时,加剧中国企业之间在行业和市场中的竞争,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最典型的就是惠普。据IDC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报告显示,惠普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60.1%,明显超越其他友厂商,出货排名也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上升至第四,销售额排名进至第三名,而出货量同比、环比增长率,以及销售额同比、环比增长率在前6大服务器厂商的排名均名列第一,且都是双位数的增长。相比之下,中国的浪潮与曙光的同比增长幅度均落后于市场的总体增幅,而华为的环比增长率更是只有1.98%。

当然这还是“新华三”成立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效力,只是渠道向好的表现。如果这是开始显现的效应,那么未来潜在的效应也不容忽视。例如微软与中国网安的合作,由于所谓定制版系统的出现,之前归属于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的部分市场很可能会被微软以Windows“国产化”的名义夺走,这对于最缺乏和亟待市场支持的国产操作系统无疑是重击。

最后就是对于中国产业和厂商走向全球市场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上述的国内厂商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应对竞争,进军全球市场的力度势必会减弱;另外一个就是由于合资公司的产品和业务主要是面向国内市场,例如“新华三”(主要是与惠普中国的合作),思科与浪潮也是如此,这无疑又间接消灭了未来两个可能会走向全球市场与之竞争的对手,至少可以利用这些合资企业在中国的竞争间接削弱已经走向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例如在服务器市场中的联想、华为等。

还是之前所言,我们并非完全否认在ICT产业中这种中西合资,中方控股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只是提醒我们的产业和厂商这合作背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能够清醒意识到人人家与我们合资的真正原因和目的,不可盲目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与人家同等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实力,更要忌讳因合资而产生的惰性(创新与市场开拓)心理,毕竟站在巨人肩膀的最终目的,是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甩开和领先这些巨人,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创新和最终由此形成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主旨。

文/孙永杰(微信公众号:班门弄斧)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