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于浙江德清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期间,“自然资源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与创新应用论坛”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指导,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智慧国土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自然资源信息工作委员会、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数慧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旨在汇聚行业顶尖智慧,共商数据建设标准,共享创新应用成果,共创自然资源数据应用新生态。论坛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众多专家与业内人士,成为大会期间备受瞩目的焦点活动。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大咖云集,共论数据驱动新未来
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领域首席专家吴志刚主持。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总经理胡元桥分别为论坛致辞。
李维森会长在致辞中强调,自然资源数据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其标准化、智能化与场景化应用至关重要。他同时指出,当前行业仍面临多源数据融合壁垒、标准体系待完善等挑战,并呼吁通过“强化标准引领、深化技术融合、共建应用生态”三大路径,为构建精准感知、智能决策的自然资源治理新格局注入更多地理信息智慧。
胡元桥总经理则从实践角度指出,在大模型进入“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数据质量直接决定了模型能力的“天花板”。他代表山东土地集团发出倡议,期待与各方凝聚共识,从制度设计、技术攻关与生态培育等多方面合力推进,以体系化思维优化建设布局,以设施化手段促进数据流通,构建覆盖全流程的自然资源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新格局。

主持人吴志刚(左)及致辞嘉宾李维森(中)胡元桥(右)
前沿洞察,勾勒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蓝图
在主题分享环节,多位重量级专家带来了精彩报告,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了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路径与创新应用前景。

左上起依次为:吴洪涛、李振军、梁建峰、常悦、宫兆亚、朱学岩、胡彦波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吴洪涛在题为《自然资源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与后土大模型应用探索》的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高质量数据集已成为全球AI竞争的战略焦点。他描绘了自然资源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的闭环体系:从“数据精炼场”(数据供给)到“用数实验室”(数据赋能),再到“价值运营中心”(数据服务),最终形成“大模型开放数字生态”(共建共享)和“行业大模型标准体系”(统一标准)。他特别指出,基于高质量数据集,构建自然资源知识库,实现领域知识的外部增强,可显著提高自然资源行业“后土”大模型的专业能力。
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振军分享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实践方法》。他强调,大规模、多模态、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是决定各行业智能化发展水平的关键。他提出建设高质量数据集需遵循“聚数”汇流、“筑基”提质、“助智”增效的实践路径,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聚焦实践,展示多领域创新应用成果
论坛还呈现了高质量数据集在多个细分领域的落地应用,展现了其广阔前景。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数据中心梁建峰主任分享了《AI驱动的海洋环境融合高质量数据集构建与应用》。他结合海洋数据产品建设面临的瓶颈,提出了多源采集、数字技术、合规流通、创新应用四大思考方向,旨在推动海洋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先进遥感研究院的常悦副研究员则聚焦于《面向地理空间智能的高质量时空数据集构建及应用探索》。他指出,地理空间智能正迈向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体系,高质量、多维度、可拓展的时空数据集是其持续创新的关键基础。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宫兆亚研究员提出了构建“城市基础模型”的设想,以实现对城市系统动态变化的深度理解,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朱学岩助理研究员展示了林业高质量数据集如何赋能“林龙”大模型,推动林草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北京数慧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然资源事业部胡彦波总经理从企业实践角度指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是破解通用大模型行业应用困境的核心基石。他详细阐释了从业务分析、数据集建设、模型训练到智能应用集成的全流程建设路径,并展示了建成后的数据集如何以多种形式赋能自然资源全业务应用,挖掘传统信息化难以发现的管理风险。
共识凝聚,开启自然资源智能治理新篇章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自然资源行业在数据要素化、智能化应用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深入的分享与交流,论坛不仅集中展示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的前沿成果与最佳实践,更凝聚了共创、共建、共享自然资源数据应用新生态的广泛行业共识。
盛会落幕,征程再启。随着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的不断深入与行业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自然资源治理新图景正徐徐展开。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必将为自然资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智慧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