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容器平台拥抱云原生 青云QingCloud为企业铺筑数字化之路

互联网
2021
01/19
15:44
分享
评论

容器是近两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云计算领域之一。根据IDC在2019年底发布的报告,未来五年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市场将以56.1%的复合增长率呈爆发式增长。

在此趋势下,青云QingCloud自研了容器平台KubeSphere,现已升级到3.0版本。KubeSphere 是基于 Kubernetes 构建的多租户、多集群、企业级开源容器平台,也是业内唯一由中国人自己发起的、全开源的、经过CNCF基金会认证的Kubernetes发行版。

容器大爆发,企业拥抱云原生

企业上云过程中,多云和混合云部署日益常态化,这给容器的爆发提供了广阔空间。根据Gartner报告,2020年,90%的中大型企业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云原生则加速了混合云容器化——基于容器标准化封装解除应用运行环境与混合云异构基础设施的耦合,使企业更易于实现敏捷开发和持续交付。

“对于云原生来说,我们认为现在已经到了爆发期。突出的表现是用户越来越多,使用场景越来越复杂。”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表示。

容器发展之初,第一批拥抱容器的大部分是互联网企业。近两年,容器云正在加速从互联网企业向各行各业渗透。周小四指出,容器相当于云计算的“下半场”。传统企业一定会走向容器这条道路,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各行各业拥抱容器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然而,企业拥抱容器面临一些新的痛点, KubeSphere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出的:

首先,随着多云、混合云常态化,企业在不同时期采购的IT基础设施更加异构化,多元化。企业亟需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在异构基础设施上快速构建、部署及运维容器架构,实现更快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分发。而且混合云正在从此前的面向资源转向面向应用,云原生需要对企业现有的应用做容器化、微服务化改造,越来越多企业需要将应用跨异构平台进行统一分发和运维管理。

其次,企业应用容器混合云本身就有一定门槛。虽然Kubernetes已经成为企业级容器、云原生事实上的标准,然而Kubernetes的学习、使用成本却很高。原生的Kubernetes架构犹如“毛坯房”,离企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企业的IT技术团队不应该重复造轮子,而是要把精力放在业务创新和应用开发上。市面上的容器混合云服务在降低云原生应用门槛,贴近企业业务和用户体验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三,企业应用云原生需要开放的、兼容度高的第三方平台。混合云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业被单一云服务商绑定的风险,在云原生时代,这个需求同样存在。

多集群管理,KubeSphere 3.0的核心亮点

从2018年诞生,KubeSphere两年多时间内已经完成了三个大版本迭代。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介绍,KubeSphere 3.0的主要有三点:

一、 多集群管理:可以跨集群部署应用。这是目前容器用户非常迫切的一个需求。多集群管理相当于为容器混合云配备了一个“中央控制面板”。

KubeSphere 3.0可以统一管理异构、跨任何基础设施平台的之上的 Kubernetes 集群,支持 Solo 和 Federation(联邦)两种集群管理模式。其中,Solo模式可将独立部署的 Kubernetes 集群统一管理,联邦模式支持将多个 Kubernetes 集群聚合形成 Kubernetes 资源池,从上层实现应用跨区、跨集群的高可用。

二、可观察性加强,支持用户根据业务自定义监控面板。KubeSphere 3.0兼容了目前云原生领域已经成为事实标准的监控框架Prometheus。监控告警也是多租户的,这是Kubernetes和其他同类产品都没有的功能。

三、平台安全能力进一步加强。针对金融行业用户,KubeSphere 3.0支持审计功能,并提供了租户网络安全策略管理。

从新增功能上看,KubeSphere 3.0早已不单单是一个运维产品,而是逐渐向企业业务靠近的管理平台。

而且,KubeSphere本身是一个轻量级的纯软件产品,适配了阿里云、AWS、腾讯云、青云QingCloud等主流的云平台以及OpenShift、Rancher等容器平台。目前已经有互联网、金融、制造、物流等各行各业的用户在生产环境下在使用KubeSphere。

凭借着“开箱即用”的用户使用体验和交互体验,目前,KubeSphere在GitHub已有4200多个Stars,国内用户数已达上万个,并在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使用,成为国内容器领域的一匹黑马。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