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中国制造未来!“工业富联灯塔工厂白皮书”深度解读专场论坛7月15日上线

互联网
2020
07/14
11:17
分享
评论

1.png

1988年,深圳宝安区西乡建立了一个百人规模的小工厂,用于生产电脑连接器,这个时刻正是中国消费电子制造业的开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0年全国电子计算机产量仅在7万台左右,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4亿台,30年内增长了500倍。

当初那个百人的小工厂也成长为如今的富士康,这30年里,郭台铭带领着富士康争取到第一笔IMAC的订单、踏入PC主板行业、进入iPhone供应链,2004年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3C代工厂,2019年位居《财富》全球500强第23位,并在2019年1月10日,富士康集团旗下工业富联“无人熄灯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灯塔工厂名单。

三十年中国制造的背景转换

富士康的迅猛发展依赖于中国消费电子制造产业的崛起。1990年至2012年,中国电子计算机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5%,并占据全球90%以上。不仅在计算机领域,彩电、手机、音响等领域都在发生类似的事情,超高增速、超大规模带来了中国电子制造业的繁荣,也形成了从处理器、存储器、主机板到装配、检验、测试的全链条的制造体系。

2.png

2012年后全球电子计算机市场进入饱和期,再加上智能手机等其他终端电子产品的普及,PC的市场进入震荡下行区间,2012年~2019年中国电子计算机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1%;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手机市场,2017年之后,中国手机的月产量从巅峰时期的1.4亿台下降为如今的0.8亿台,下降幅度为40%。

消费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变迁是中国制造在过往30年迅猛发展的缩影,从这个细分领域的故事线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正如《2020工业富联灯塔白皮书》中所说,中国制造业整体从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可以分别定义为:基础完善、超高增速、全球价值链以及目前的新时代和新常态。

具体来说,1978年至9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建立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90年代初到20世纪末,中国制造业因改革开放、国际贸易、全球分工的推动以及劳动力的明显优势,进入超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第二产业GDP增速在20%~40%;20世纪末到2016年,中国制造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在世界级舞台确立了身位;而2016年至今,中国第二产业GDP增速下降至个位数,中国制造业在新一轮的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走进了从未面临过的新时代。

3.png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注意力从扩产、增量转移到“降本”、“增效”、“提质”、“减存”、“环保”等新的命题上来,这些新命题滋养了制造转型升级的新土。

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的制造业都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背后的原因是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革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为代表)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空间有限,全球主流制造国家的工业附加值都逐步趋于平缓,这加剧了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对制造业新增长的渴求、对制造业新型竞争力的渴求使得全球开始进入工业4.0的浪潮。实际上从2012年GE提出工业互联网,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开始,以中美日德为主体的制造业大国都开始宣扬进入新一轮的制造升级阶段。

事实上,过去30年世界制造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制造的崛起,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9%,2018年这一数值已经提高到39%。随着中国制造业进入新常态,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速也有较大程度的减慢,2012年至2018年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仅有2.8%,相比2000年至2012年的增速5.7%减慢了一半。

4.png

真实需求促使中国制造鸣笛转向

从这个角度上看,正因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已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中国才更需要在新一轮制造业的转型竞赛中获得成功,除此之外,中国制造业在产业环境上规模化、集群化优势也比较明显,这也为大规模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给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如居民收入提升带来的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长,以及消费互联网带来的海量终端数据。

从政策和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中国从“制造2025”、“智能制造”到“工业互联网”逐步推进政策,美国强调以互联网赋能工业为核心的产业协同和模式创新,德国强调以CPS(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的工厂空间的信息化连接和生产智能,日本则依赖于硬件体系做进一步的数字化的提升。2020年中国发改委明确“新基建”内涵,强调通过打造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备以及创新基础设施等数字底座,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除了需求和国家战略推进,新兴技术的普及也是这一轮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制造领域数据量的指数型增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数据驱动制造的可能性,互联网的技术和经验带来制造业与服务连接的可能性。

正如《2020工业富联灯塔工厂白皮书》所说,尽管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有了一定的基础,未来也充满想象力,但现实中依然需要面对很大的挑战,如中国制造业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面对抗击黑天鹅事件的能力也亟需增强。同时中国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也在飞速变化,对服务和个性化的需求催生着中国制造业突破同质化竞争,走向新的阶段。

除此之外,人才不足也是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难题。201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持续下降,基础劳动力的红利正在消失、新型数字化人才不足等问题也让组织发展青黄不接。

在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的高端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卡脖子现象仍然存在,同时也面临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落地路径不清、规模化扩展遇到阻碍等问题。

这些难点背后逐步浮现出中国制造转型的真实需求,如提升生产和供应链能力,提高效率;增强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客户及消费者连接能力,扩大产品和服务营收;升级企业管控理念与工具,提高运营效率;抓住政策红利布局尖端技术和人才,提升基础能力。

5.png

若仍拿消费电子制造业举例,技术创新、客户需求、产业环境等都深刻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

首先,消费电子领域技术迭代速度较快,多媒体、5G、云计算、物联网、AI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拓展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相关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催生出广阔的市场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更快,要求更高,并且一定程度上依赖社会消费能力,目前主流消费电子朝着小型化、轻薄化发展。

其次,中国已出现若干全球消费电子品牌,但整体制造链条仍大部分处在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因此中美贸易、疫情等造成的需求萎缩将影响行业收入、利润、进出口;并且在上游核心芯片、核心电子原材料方面,中国本土制造商仍处在弱势地位,因此国际贸易局势、疫情等外部因素可能导致行业因为供应断裂而停产。

另外,消费电子在我国起步晚,但产品、技术迭代速度快,因此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与此同时该行业的基础劳动力流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发展。

这些都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消费电子这个曾经蓬勃的市场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而新的行业需求不断被提出:如何识别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如何进行产销结合、更准确预测需求量? 如何优化整合生产流程,实现显著降本增效? 如何进行智能、精细的供应链管理?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更敏捷地进行研发投入?如何提升人才梯队?如何通过技术改造保留劳动力优势?……

在制造体系、客户价值、创新模式里寻找可靠路径

从需求被提出到行业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仍有着很长的距离,《2020工业富联灯塔工厂白皮书》集合工业富联、腾讯云等多方智能制造、产业转型的创新者的经验,提出中国制造转型的三大抓手和两大基本点:

两大基本点分别是数字化能力和组织能力。

数字化基础能力是从技术角度出发,依靠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及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其工业云构建连接和计算基础,物联网构建工程边缘核心,工业大数据和数据治理技术提升认知效率,工业互联网形成多级协同,新老技术共同提供支撑,技术与制造企业的匹配提供价值基础。

组织基础能力是从人才和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及新基建政策的推动,转型的智能制造产业成为吸引创新型人才的新热点,而智能制造与传统生产模式差异较大,对人才要求普遍较高,同时制造企业需要发展敏捷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合适的组织形式、机制、绩效体系,以便为业务转型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

三大抓手分别是卓越制造体系、全场景客户价值、创新业务模式。

卓越制造体系是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转型升级。以精益制造为基础,通过提升柔性自动化能力、打通工厂内外数据、推行智能化应用等路径,优化核心生产系统与外延运营环节,实现生产制造环节的提质、增效、降本、减存。

全场景客户价值是围绕客户全场景需求,定义新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点,同时依托企业端到端价值链的数据打通,实现针对客户需求的敏捷响应与产品的服务化运营。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不同的价值链优化,如供应商到市场投放的价值链,企业管理到售后服务的价值链,研发到消费者的价值链等。

创新业务模式是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广泛连接,加强产业协同创新、形成更广域的数字制造生态。除了通过如工业互联网技术连接相关合作方外,还将通过新的资本合作深度绑定技术服务商、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等其他重要生态组成部分,实现上下游敏捷协同、用户驱动制造(C2B)等新的业务模式、为制造企业业务增长提供新的加速引擎。

6.png

从工业富联的灯塔到中国制造的灯塔

首先,我们先明确什么是灯塔工厂?灯塔工厂是在制造业具有引领性和标杆性意义的公司,并且能体现一定成效,可以简单理解为灯塔工厂就是在黑暗中给其他制造企业指路的一种存在。由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范式、模式、路径都不确定,没有成熟的体系和方法论,因此标杆性的、成功的灯塔工厂将发挥重要的指引作用。

灯塔工厂最早是2018年在WEF(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提出,目前已发布3轮灯塔工厂名单,涉及全球44家企业,其中中国最多(12家)、德国其次(4家)、美国第三(3家),从行业分布上看,电子电器行业最多(12家)、汽车/生物医疗/机械设备其次(各7家)。

基于扎根中国大陆制造业三十余年的经验和领先的工业4.0实践探索,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富联”)位于深圳的“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在2019年1月成功入选灯塔工厂。

工业富联做了哪些转型举措?

首先,通过数据驱动价值链的高效协同,实现对制造六流 (人/物/过程/讯/金/技术)的数字化管理;其次通过柔性自动化和工业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熄灯工厂”,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保障无忧生产;然后,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合作伙伴生态体系形成强有力的产业协同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还能推进其他生态成员的发展;最后,建设灯塔学院,通过理念宣贯、教育培训、实践训练等方式,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实现企业人员技能升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7.png

(具体案例可阅读完整版《2020工业富联灯塔工厂报告》)

经过实践与转型,工业富联实现了生产能力大幅提升,AGV、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整合技术,实现人员成本三分之二的节省,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精密工具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直通良率达到99.5%;在深厚工业制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革新,持续优化运营效率;并通过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拓宽应用场景,实现生态体系内的互利共赢。

工业富联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服务商和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全球3C电子行业最完整、最高效的供应链和最大规模、快速量产的智能制造能力,在全球布局多座无人自主熄灯工厂,并依托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富士康工业云平台(Fii Cloud),面向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科技服务,包括硬软整合的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富士康工业云平台(Fii Cloud),建设N个区域化、产业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1+N工业互联网平台业务。其中的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是工业富联依托“灯塔工厂”顶层咨询规划设计能力,以及运营和运维能力,对外推广“灯塔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推动行业产业平台孵化和标杆客户打造。目前,工业富联正与汽车零部件、住宅工业、建筑材料等多个行业内的头部客户进行了“灯塔工厂”的输出合作。

在中国的语境下,这一套较为标准化的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复杂的制造业环境。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横跨的制造业细分领域最多,也因此必然会形成如电子、汽车等高端装配制造业,同时也会存在如食品饮料等较为低端细分领域,因此对于不同的制造业子领域,我们需要总结不同的灯塔工厂模式,以促进该行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灯塔工厂的使命。

在《2020工业富联灯塔白皮书》中总结了三类转型路径,通过灯塔工厂的窗口,去连接和赋能更多的制造行业,如汽车行业上汽大通的创新业务价值模式(C2B),实现了所有系列车型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还通过数字平台打造了价值链(研发、生产、销售)的互联互通;三一集团将客户服务、配件采购、设备管理、投诉处理等核心业务“搬家”移动端,开创全新价值链服务时代。

在中国制造业新时代的背景下,制造业都开始思考转型背后的需求和价值,灯塔工厂或许是一个火把、一盏明灯、一个里程碑,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指路。

7月15日,工业富联将举办“工业富联灯塔工厂白皮书”深度解读专场论坛,带你读懂工业互联网,读懂灯塔工厂,读懂中国制造未来!关注“工业新基建”官方公众号,点击菜单“高峰论坛—大会注册”即可报名参会、预约下载白皮书。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