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成诺奖第二现场 众领域大咖现身解读硬核科研

互联网
2019
10/17
17:51
分享
评论

随着经济学奖项公布,2019年诺贝尔奖已全部揭晓。细胞感知适应氧气、宇宙学理论与系外行星的发现、锂电池的开发、减少全球贫困的研究等成果不仅包括领域“0”的突破,也有持续发现与成果应用,使硬核的科研,拥有更贴近生活与造福人类的执行力。

今年,知乎继续携手中国科普博览举办「2019诺贝尔奖巡礼」圆桌,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线研究人员和科普机构,为科学爱好者带来「诺奖第二现场」,聚焦前沿科学,通俗解读诺奖,分享科学的乐趣。

2019年的诺奖 从细胞呼吸开始聊

今年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项,授予了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及格雷格·塞门扎,用以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在奖项公布的第一时间,多位领域专家用通俗的语言,在知乎为广大网友解读细胞是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的。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吕瑞清、知乎id“莫小轩”称,氧气可以结合血红蛋白,为有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支持;但过多的氧气又会造成机体损伤,比如氧自由基能够破坏很多蛋白质分子,也是人类衰老的元凶。

所以,氧气的摄取和利用需要“刚刚好”。那么这一研究工作又有什么用呢?上海交通大学外科学博士傅士博、知乎id“菲利普医生”表示,如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和其他循环障碍等人类的多种疾病都和常氧/缺氧调节有关。而今我们能让氧气的利用保持在“刚刚好”的水平,这种适应能力背后的原理终于在三位大佬的带领下窥见一斑,从而更清楚的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疾病。

诺贝尔化学奖成果就在你手中 锂电池的划时代意义

细胞感知氧气、宇宙学理论与系外行星的发现可能离我们很遥远,但今年的化学奖足够“接地气”。在今天,锂电池已成为生活必备,它的便利性让人习以为常,但在20世纪70年代,它的发明堪称“划时代”的奇迹。在“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锂电池,这项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问题下,知乎用户、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张抗抗讲述了锂电池诞生的故事。

早期锂电池的工作依靠“锂转化”,存在自燃危险。惠廷汉姆的研究发现除“锂转化”之外的另一个技术路径:锂嵌入。锂嵌入大大提高了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及使用的安全性。但锂嵌入在能量密度上占劣势,无法应用到锂离子电池制作中。后来,年过半百的Goodenough先生,以一己之力发现了层状结构的钴酸锂、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等大部分关键正极材料,由此奠定了锂电池大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站在历史角度来看,锂电池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可充电电池理论极限的科技史。

众领域专家带来多元科普 诺奖圆桌拉开「知乎科学季」大幕

“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宇宙学理论和系外行星,对人类认识宇宙有什么意义?”“如何评价2019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在「扶贫」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在知乎,诺奖所覆盖的领域均能找到对应话题。大批科学专家、精英以及爱好者从专业角度出发,帮助更多人感受诺贝尔奖魅力。

科学一直是知乎的高人气领域,本次「2019诺贝尔奖巡礼」圆桌正式拉开「知乎科学季」的大幕,后续将有三位诺奖得主在知乎亲自提问,与网友深入交流。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