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原研哉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未来“理想家

互联网
2018
10/18
13:58
分享
评论

什么是好的建筑?当“与生态融合”的理念逐步成为行业共识,无论是结构设计的拔群还是先进技术的超前应用,都不足以让一栋建筑被称道,评判的标准似乎愈发严苛了。建筑不应单单只是为人类提供身体上的庇护,也不应只是追求造型上的优美,功能上的智慧,好的建筑应该是建立起人与自然对话的介质,最终形成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好的建筑应该是这样有灵气的。

  “光能庭园家”,让建筑更高层次地回归自然

从居住于天然的洞穴、树洞,到用泥土、石头,木头、砖头,再到工业革命后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来搭建房屋,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越来越耸入云霄,越来越坚不可摧,但同时也让人疲倦,疏离感不言而喻。于是,先进的建筑理念和科技手段碰撞出了新的产物,缔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崭新关系,“回归”渴望被满足的同时,惊喜也纷至沓来。它由鸟巢边举办的China house vision中,一个名为“光能庭园家”的建筑实现了。

汉能“光能庭园家”

“光能庭园家”是被一个硕大屋顶包裹住的空间,把宛如庭园一般的自然环境纳入到生活当中。通透的内部空间,模糊室内与室外的边界,小屋与自然融为一体,居住的空间用玻璃幕墙隔开,地板上蔓延着周围的风景。置身其中,时而感到沁人的凉意,时而感到叶间照下的阳光,空间随季节和时间而变化。成为“光能庭园家”主要内外界线的水滴状屋顶同时也是整个小屋的能量来源。屋顶上铺设了233块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板,随着太阳的位置改变方向和角度,实现高效发电。进而,利用产生的能源实现喷雾冷却系统,再融合室外吹拂而来的微风,以此创造出一种非均质的舒适感,更加贴近自然环境,而且富于变化。“光能庭园家”的设计来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和MAD建筑事务所。

“还可以这样居住?”在建筑领域,也许家居是很难的一个方面。与公共建筑不同的是,它紧密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诉求。当它被重构,其它关于建筑的困难命题也将能迎刃而解。“光能庭园家”所描绘的能源自给自足的图景,将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住宅模式,也将让建筑行业重获新生。

  薄膜太阳能,唤醒建筑新生命

在“光能建筑·庭园家”的对话现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与自然的界限将会慢慢消除,在汉能的‘光能庭园家’作品里,这一点展露无遗。” House vision的总策展人、艺术总监原研哉这样说道,因为所有的能源都由阳光产生,即使是如此的一个开放空间也不会增添能源的负担,这是一个可供建筑界参考的亮点。能源一直以来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而汉能却将“发电”带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同时也应该去思量如何高效、合理地使用新能源。

“如果把建筑比作人的机体,那钢筋混泥土为其筋骨,其间流动的电能为其血液,薄膜太阳能技术则是传输能量的血管,而太阳变身为提供源源动力的心脏。自此,建筑由冰冷的技术成为拥有蓬勃生命力的‘新物种’,这也是汉能期望建造的‘绿色建筑’。同时正如原研哉先生提到清洁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也是汉能的发展方向。”对于薄膜太阳能,汉能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彬在现场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汉能“光能庭园家”所有能耗均由太阳能转换而来

港珠澳大桥建筑与景观设计师、汉能首席设计师刘谦则高度肯定了薄膜太阳能技术,他惊叹于薄膜太阳能材料轻、薄、柔的特性,可以赋能一切,也可以与任何行业相融合,这在建筑设计和工程上是一个亮点。

令人欣喜的是,汉墙已将薄膜太阳能高效应用于建筑的路径探索清晰。近日,汉能在不远处的水立方发布了一款名为“汉墙”的新品。通过薄膜太阳能技术和玻璃的结合,赋予了玻璃幕墙发电的属性,每个建筑都变身了“绿色”、“无排放”的发电站。针对建筑能耗和建筑污染的痛点,通过大幅改造建筑物,点亮了未来建筑和生态融合的前景。原研哉对此寄予了十足的期待。“未来新能源的使用,是调动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他希望今后也能在自己的设计中用上“会发电的墙”这样新的产品,薄膜太阳能这样新的技术,带入更丰富的场景,更日常的生活中。

汉能“汉墙”效果图

突破钢筋水泥的桎梏,建筑的边界融入自然,生长出无限的可能性。当建筑会呼吸、有温度,人类也随之收获焕然一新的能量世界,生态智慧的绿意未来。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