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张近东:打破舒适区,创新无止境

互联网
2018
09/26
16:01
分享
评论

1993年,已经在南京创业三年的张近东买下了第一批电脑。当时,电脑在中国还属于稀缺产品,而中国互联网的运用和物业等基础设施都尚不健全,仅有少部分人可以用电话线拨号上网。

到了2009年,随着电脑的普及,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出现,张近东意识到,电商时代即将来临。2010年,苏宁易购应运而生。

这是张近东创业30年来紧跟时代步伐,先人一步自我革命的缩影。从专业零售到连锁发展,再到智慧零售,苏宁的每一次重大转型,都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改革没有完成时。对于苏宁来说,亦是如此。“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已经发出了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新号角,这既是时代的机遇,更是苏宁的机遇,民营企业家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将企业做大做强。”张近东说。

以变应变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协议,中国将在3年后放开商业零售市场。彼时,沃尔玛、麦德隆、家乐福等国际商业巨头及百思买等国际家电连锁巨头正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而中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大国,行业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不可逆转,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仍将持续。

在张近东看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从长远、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中国必须要有自己本土的、立得住且叫得响的商业品牌。

犹如壮士断腕般,张近东决定打破原有的批发舒适带,带领苏宁从专业零售转型综合连锁零售。

这是苏宁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创业。张近东提出“要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但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目标遭到了来自业界的诸多质疑甚至嘲笑。

在苏宁的连锁发展史上,2002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这一年,在前期各种尝试的基础上,张近东最终敲定了在全国开直营大店的连锁计划。

基于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张近东认为,未来几年流通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速度和规模的竞争。此时,苏宁的新战略应是从根本上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拓展竞争空间,或创建新的竞争空间。

因此,有别于沃尔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张近东选择了另一条看起来风险很高、难度很大的扩张路径,即集中资源率先抢占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然后再向下线市场渗透。

横向扩张,纵向渗透,以南京为起点,苏宁的电器连锁网络开始层层铺开,迅速扩至浙江、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并在短短不到5年内完成了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布局。

类似的情景,在又一个十年后上演。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一边是新一轮电商创业者的风生水起,另一边则是互联网大潮下实体零售的艰难求生。

彼时的苏宁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企业。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的张近东并没有过多犹豫。

他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与实体并不冲突,关键是怎么去运用和驾驭。而以不变应变、以变应变、以变应不变,苏宁必须上网。

“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但它同时又是大势所趋,当它像空气一样弥漫整个社会时,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要互联网化。所以将线上线下割裂开来,讲谁比谁更好,我认为都是片面的、不专业的。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张近东说。

2009年,苏宁易购试运行,拉开了苏宁向互联网转型的帷幕。

做逆周期布局

十年的互联网转型,苏宁已经完成了从实体经济+互联网到互联网+零售的转变。而数字化浪潮下,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层出不穷,当下的中国零售业发展也迎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创新是要大胆的去做逆周期布局。在企业发展进入巅峰的时候,我们恰恰应该要有危机感,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布局。”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张近东的这番话恰是为苏宁的下一个十年大计埋下伏笔。

2017年3月,张近东在全国两会上抛出“智慧零售”的新概念,并在当年年底对外发布了未来3年的“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码苏宁的转型升级。

“未来零售就是新零售。”对张近东而言,开启互联网转型以及智慧零售模式探索,是苏宁发展历程中最浓墨重彩的篇章,“如果说前二十年的转型创新都还只是在实体经济范围内,那么最近这十年的转型创新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完全掀开了新的篇章,一场由实体到虚拟,再到虚实融合的商业大变局风潮涌动,新的技术再一次激发了我的创业激情。”

张近东笃定地认为,纯电商时代已经结束,而未来数字化也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和标准配备,因此,“场景互联网+智能供应链”被视为苏宁智慧零售的核心内涵。

凭借多年的转型,苏宁已经构建了线上线下随处可见、随时可触的无限渠道场景,再加上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积累和叠加,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迅速落地,在愈发白热化的新零售争夺战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时至今日,苏宁的转型仍在继续,而张近东最初的创业精神亦从未变过。坚持创新求变,创新谋求发展,张近东形容,苏宁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

“转型时期,企业要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但不能留恋过去的成功;要正视现实的问题,不能屈服于未来的挑战。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更加需要我们要能够坚持坚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张近东说。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