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力量——让智能遍布空气,把创新发展第一动力“贯彻到底”

互联网
2018
09/14
15:57
分享
评论

当人工智能以赋能的方式掀起变革与颠覆,各行各业都找到了提升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法宝。

以往,企业决策、城市治理局限于“模糊”方法,往往靠的是人工判断和经验总结。1975年图灵奖、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Herbert Simon就提出过“有限理性”理论,即人在决策过程中遵循的并非“最优”标准,而是“满意”标准。

而今,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复杂决策,让以前的“满意”向“最优”标准逼近。

相关实证显示,在金融领域的交易反欺诈场景中,过去金融机构的模型,人工规则一条一条定义,最多只能达到一千条,侦查出欺诈的准确率非常有限;现在,基于历史上的交易数据、投诉数据去构造AI反欺诈模型,最终能把规则数提升到25亿条以上,准确率可以提升2.5倍-2.8倍。

当下,上海的不少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拥抱“AI+”,人工智能无疑为金融中心建设插上高效的翅膀。

业界专家指出,如果上海的制造、金融、服务、教育、交通等众多领域,都能迅速从“互联网+”变身“AI+”,这相当于换上了一个马力更大的“新引擎”。一方面,决策以前无法靠人力完成的问题,能制造增量效益;另一方面,用增量的方法解决存量的问题,则能够大幅提高效率。

对于超大型城市而言,治理难题是全球遭遇的共同课题,即使是再发达的城市,也都面临着“大城市病”的困扰。有限的土地、攀升的成本让传统的很多“老办法”不再管用,现在人工智能这一“新工具”摆在面前,谁先用好,谁就能率先蹚出一条智慧新路。

中央要求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适应城市发展。“AI+”正当其时。

先行先试,上海当仁不让。上海是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动手最早、建设最成熟的,早在2011年,就出台了“智慧上海”三年发展规划。如今,在智慧应用方面,上海重点领域便民服务加速覆盖,有效支撑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国家大数据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等品牌崛起。

与时俱进,以政府数据应共享尽共享的意志,上海超大型城市的治理升级,同样向诸多科技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上海会用好既有优势,做新技术最佳试验田。丰富的产业场景、庞大的结构化数据以及完善的信息化基础条件等等,都为“AI+”的迅猛突破,开启无限可能。

据悉,政企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上海应用领域丰富、人才资源集聚等优势,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助力长三角地区在产业经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采访中,不少人工智能企业都认为,AI不是无源之水,它必须和具体行业、场景相结合,去解决目前的“痛点”。上海产业发展最靠前、智能基础设施最健全,不少存量的问题已经用信息化、网络化解决了,就等着“智能化”这个新法宝,大显身手。

畅想未来,一个卓越的全球城市,首先是一个智慧的“生命体”。它有大脑,大量的数据流365天流淌在云端,让产业决策更精准,城市运行更健康,发展更具高质量;它会呼吸,一个个传感器将井盖、消防栓、路灯、垃圾桶等连接起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安全、更便利。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