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企业们到底怎么了?业界

/ The Economist / 2014-12-05 11:43
虽然日本企业曾经在全球电子行业呼风唤雨,但在移动浪潮席卷世界的当下,苹果等创新能力更强的电子企业早已成为了新的主导。对于日本电子巨头来说,想要恢复活力,除了推出...

虽然日本企业曾经在全球电子行业呼风唤雨,但在移动浪潮席卷世界的当下,苹果等创新能力更强的电子企业早已成为了新的主导。对于日本电子巨头来说,想要恢复活力,除了推出有新意的产品外,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索尼身处困境

对索尼来说,当下的形势可谓苦乐参半。7月1日,该公司与它的传奇PC品牌VAIO正式作别。自1996年诞生以来,VAIO已经赢得了成千上万粉丝的追捧,甚至连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都不例外。他对巅峰时期的VAIO极度推崇,甚至曾经希望将苹果的Mac操作系统安装到这些PC中。离开索尼后,VAIO正在陷入痛苦挣扎。自从索尼今年2月宣布将把这项业务出售给一只日本私募股权基金后,它在日本的本土份额已经从年初的10%,骤降至2%。

如此糟糕的业绩自然令索尼心中不快,毕竟该公司仍然持有VAIO的少量股权。但它还有更多需要忧心的事情:投资者一直在对索尼的管理者施压,希望他们尽快采取措施扭转连年的业绩颓势。过去6年间,索尼已经出现了5年的亏损,预计在截至2015年3月的财年内还将继续亏损。

VAIO是索尼近年来剥离的众多业务中,最重要的一项。但这或许只是个开始,该公司此后可能还将展开更多重组。就在同一天,该公司还将虽曾红极一时,但最近却连年亏损的电视业务剥离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现在,索尼CEO平井一夫已经排除了出售电视业务的可能,导致很多人批评他没有采取更加彻底的了断措施。然而,该公司也承认,他们仍有可能与其他电视制造商组建联盟。

日企整体衰落

尽管多年来始终否认手术的必要性,但在这种盲目乐观之下,日本的电子业却在逐步衰退:各类电子产品的全球份额都在稳步下滑。1982年,我们曾经发布过一篇文章,介绍了“日本电子巨头”们将如何凭借着各种各样的新潮电子产品,继续征服世界,例如摄像机、传真机、CD机。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做到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做到了。而现在,他们却陷入了集体衰落,在当今最重要的消费电子领域,面对韩国三星和美国苹果等强大对手的围剿。

日本拥有高度繁荣的消费电子市场:虽然领土不大,但该国的人均电子产品拥有量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本应为日本企业创造得天独厚的“主场”环境,但就是在如此有利的形势中,日立、松下、夏普、索尼却纷纷败走麦城。日本企业已经基本“割让”了本土的PC市场,手机份额也在逐步萎缩。他们从未在智能手机市场打下自己的真正烙印,而这恰恰是当今最受追捧的电子产品。索尼的特丽珑电视机和Walkman随身听曾经帮助这个岛国创造了令人畏惧的贸易顺差,但如今,他们却在遭受着巨大贸易赤字:外国智能手机企业纷纷抢滩登陆,抢占了该国五分之一的份额。

但美银美林驻日本东京分析师片山英一还是给日本找到了些许自我安慰的理由:几乎对任何企业来说,消费电子都是一项难以一家独大的业务,所以竞争在所难免。强大的品牌已经不足以支撑高昂的售价。本周,三星预计其第二季度的营业利润将会下滑,这也将成为该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利润萎缩。主要原因是受到小米与苹果的双重夹击,前者虽刚刚成立三年,但却构建了一套独特的“低价打法”,后者在高端市场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即便如此,日本企业还是在过去10年犯下了很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们仍然迷恋硬件,忽视了日新月异的软件和服务(例如苹果iTunes),而且未能把握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麦肯锡驻东京顾问彼得·肯尼万(Peter Kenevan)表示,日本电子企业对新兴市场的认识也未能与时俱进。在他们眼中,那里依然是“低成本生产基地”。

面临艰难决定

如今,日本企业面临着一系列艰难的决定:他们究竟应该放弃哪些既有产品?同时应该着力发展哪些新产品?据悉,索尼的管理者曾经多次研究过飞利浦的改革方案。这家荷兰公司已经退出了多项表现糟糕的业务。去年,它还放弃了电视业务,甚至有可能抛售照明业务的很多股份。

松下已经对业务展开了大幅调整。在新CEO津贺一宏的领导下,该公司已经放弃了等离子电视和消费智能手机业务。它最新的重点是生产节能设备。除此之外,汽车零部件也成为该公司的另外一大强势增长领域,包括电动和混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津贺一宏还希望在寻找各种方式来更好地服务于亚洲等新兴市场。他最近语出惊人地宣布,松下将会在印度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而且主要由当地员工构成。

包括东芝和日立在内的其他日本企业也都降低了对消费电子业务的依赖,并且开始把重点转向重工业领域。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解决日本电子领域的结构化问题:业务高度重叠的企业数量过多。有些电子巨头甚至开始涉足一个令人意向不到的新领域:高科技农业。富士通、日立、松下和夏普都在改造废弃的工厂用地,并利用高科技温室来种植在日本市场售价高昂的蔬菜。

这些变化已经逐步产生了经济效益。得益于近期的日元贬值,富士通、松下和夏普都已经在2013年恢复盈利。其他电子巨头也在改善利润状况,只有索尼和NEC成为了例外。索尼承诺将在2015-16财年扭亏为盈。该公司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终于开始走上正轨,这都要得益于一项简单但却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防水。想要收回被苹果公司夺走的市场,难度堪比登天。但这种种迹象显示,索尼最糟糕的时期或许已经结束。这也可以帮助索尼抵御美国激进投资者丹尼尔·勒布(Daniel Loeb)发出的分拆动议。

寻找增长之路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松下、夏普和索尼的相当一部分营收和利润仍将继续依赖消费电子业务。尽管津贺一宏已经通过很多重组来转移松下的发展重点,但业内人士认为,他尚未找到可靠的增长道路。电影、音乐、电视和金融服务都是索尼的重要业务,但消费电子仍然为其贡献了60%的营收。

联想日本业务主管罗德里克·拉平(Roderick Lappin)认为,倘若这些企业的CEO都是愿意承担风险且拥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日本电子公司完全可以通过更多的措施来寻求复兴。他表示,尽管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需求范围,但日本企业无与伦比的技术仍然是一大优势。这些企业坐拥大量的专利,其中很多都在可穿戴技术和物联网领域拥有巨大的价值,后者可以将家用电器、设备甚至宠物组成一个无线连接的网络。

然而,日本企业却发现自己受困于老套的企业文化。他们的领导者平均年龄高达60岁,除了津贺一宏等个别人士,多数人都极度保守。连年的亏损和重组,导致他们更加难以对未来的技术大胆下注。

具体来说,他们依然过于看重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在很多日本大型企业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正式员工都属于超编人员,但由于该国的劳动法规不够明确,导致他们无法展开裁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政府改革计划,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这对电子行业的利好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一旦裁员难度降低,松下、索尼和其他日企都将具备更高的财务灵活性,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他们目前的自愿离职补偿成本过高,大约相当于一个员工两三年的薪水。不仅如此,接受这种方案的员工,往往都是最有才华的人。

VAIO的购买者、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负责人Hidemi Moue表示,由于日本企业已经不再由手腕强硬的创始人掌舵,而是交给了伴随着终身雇佣制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导致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进一步降低。总而言之,要让日本电子企业恢复活力,绝不是推出几款技术出色的新产品那么简单。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